瓷都德化报

2025年09月01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侨机工火线援华

新闻作者:颜志强  发布时间:2025-09-01  查看次数:82次  

南洋华侨回国抗日服务机工团,世人惯称“南侨机工”。1939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振臂一呼,3000多名华侨应声组成这支卫国队伍,其中800多人来自福建。他们的战场,是那条全长1146公里、被称作“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在这里,千余人浴血抢运时壮烈殉国;抗战胜利后,千余人复员南返,另有千余人散落祖国各地,将异乡当作了故土。

 

陈丰书法作品《陈毅诗-闻八路军平型关大捷》.jpg


颜声:火线里稳准抢运


祖籍德化的颜声,当时侨居马来亚马六甲,30岁的他已是经验老到的西南、中缅司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向祖国的消息传到南洋,每一位侨胞都热血沸腾。颜声跟着伙伴们涌上街巷,抗日歌曲的声浪撞着南洋的椰树,他们发传单、搞义卖、筹捐款,把对祖国的牵挂揉进每一次救亡宣传里,连抵制日货时攥紧的拳头,都带着不认输的劲儿。

1939年,南侨总会的号召像一粒火星,在颜声心里燃成烈火。他毅然报名,等来了“批准”的消息时,手心的汗都带着热乎的盼头。合格入伍那天,他换上鲜艳的军装,胸前挂着红绸彩,站在队伍里听授旗宣誓的誓言——“卫国”二字重得像要刻进骨头里。鼓乐声裹着侨胞的欢呼,万人空巷的欢送队伍望不到头,民国28年(1939年)3月13日,他随第三批机工登上海轮,回头望时,满眼的红与热,像祖国在唤他回家。

到昆明后,颜声被分到西南运输处运输人员训练所第八大队第二十二队。滇缅公路的险早有耳闻,真学起来才知深浅:要在蜿蜒如蛇的山路上练稳方向盘,记清急弯处何时踩刹车,还要学伤口包扎、遇袭躲避——每一项都是滇缅路上的“保命课”。训练一结束,他立刻跟着战友们扎进了这条“抢运生命线”。

往后的日子,颜声“以路为乡,以车为家”。满载援华物资的汽车是他的阵地,滇缅公路的尘土裹着军装,他日夜不停地跑,累了就在驾驶座上蜷会儿,车座垫被体温焐得温热,比旅馆还熟络。可这条路从不安稳:头顶随时可能掠过日寇飞机,1940年10月到1941年2月的130多天里,400架次敌机轰炸20多回,不少战友的车翻在硝烟里,再也没开起来。

除了“轰炸关”,还有“雨季关”和“疟瘴关”。雨季一到,路面烂得像泥沼,车轮陷进难拔;密林深处瘴气弥漫,疟疾缠身熬人。颜声见过太多人栽在这些“关”里,可他握方向盘的手从没抖过——每一次谨慎打方向,都记着侨亲的托付。他总把物资稳稳送到,战友夸他“命硬”,上级的表扬信攒了好几封,他却只笑说:“是车跟路疼人。”

1946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山河,颜声办了复员手续,总复员登记表号为NO.490。登船回南洋时,他回望西南方向,滇缅公路的尘土似还沾在衣角,那些日夜奔驰的日子,成了心里烫人的光。


许成玉:活着多抢运物资

 

许成玉同样祖籍德化,34岁的他已婚,当时也侨居马来亚。他打小机灵,握方向盘时格外稳当,在当地侨胞里是出了名的好司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相继爆发,日本兵的枪炮声隔着大海传来,他握方向盘的手开始发紧——报纸上祖国的苦难,像针一样扎着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刻他才懂分量:祖国是华侨的根,根若断了,海外的家哪能安稳?

那时南洋侨胞正忙着抗日救亡:街头宣传队有他的身影,抵制日货时他清光了店里的日货,义捐箱前他塞钱时眼都不眨。可1939年南侨总会号召机工回国时,许成玉犯了难。家里有妻有小,他是顶梁柱,若走了,南洋的家谁来撑?那些天他夜夜难眠,“家”与“国”在心里翻涌,直到听见广播里“华北危急”的呼喊,他猛地坐起:“舍小家,为大家。”

他成了第八批回国机工的一员。1939年7月17日,336名青年跟着总领队黄景镇登上丰祥轮,船离新加坡时,他把妻儿的照片塞进贴身衣袋。经越南转火车到昆明时,天正热,他的心情无比激动——是时候在祖国的土地上干场正经事了。

西南运输处的训练比他想得严,他却练得更狠,他知道滇缅公路缺能扛事的司机。真上了路,他才懂“死亡公路”的含义:路顺着山凿出,一边峭壁一边深谷,急弯无数,侨胞编的“初一翻车,十五见底”从不是玩笑,连英美盟军的司机都犯怵,得请南侨机工代驾。他和战友们吃睡都在车上,车斗里的物资压沉了轮胎,没人喊苦——多运一箱弹药,祖国就多一分底气。

险路之外,雨季路成泥坑,稍不留神,车就往谷里滑;山里瘴气毒,疟疾缠上身,战时缺医少药,好多人熬不过去就埋在路边。许成玉也得过疟疾,烧得迷迷糊糊时,他摸出妻儿的照片,咬着牙喝苦药,心里念着“得活着把事干完”。

可抗战胜利后,清点复员名单时,却没找到许成玉的名字——也没他办复员、领奖金的记录。人们翻遍档案:多本书籍的第八批机工名单有他名字;云南省档案馆一张1939年照片旁标着“许成玉:福建德化,32岁,已婚”,可照片框是空的。


   (本文结合《德化人民革命史》《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馆藏部分》、林少川先生编著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烽火赤子心——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杨国贤姚盈丽伉俪编著的《南侨机工英名录》等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