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1年01月04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徐本章先生——《瓷都探论》序言

新闻作者:陈建中  发布时间:2021-01-28  查看次数:655次  

1611821826875014.jpg

徐本章(左二)在蔡尚思(左三)家里

◎陈建中

    从小在德化长大,德化的山、德化的水、德化的人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在人生道路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本章先生,他是我的好老师、好榜样,他的为人品德、治学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给了我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回忆,都给我无穷的力量。

    我1993年到德化县陶瓷博物馆,与徐本章先生共事。同事们都称他“徐老”,一是老在办公室操笔伏案,一是少有言笑、瘦高老相。从书架案头一叠一叠文稿、档案的字里行间,似乎可以看到徐本章先生探寻德化窑陶瓷历史的足迹。在他的手记资料中,共记录了在德化县境内发现古代陶瓷窑址200多处,遍及全县17个乡镇的68个自然村。其中,宋元窑址42处,明代窑址30处,清代窑址177处,另有民国时期窑址55处。每一处的地点、位置、采集的标本、器型、尺寸、纹饰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复写纸下一格一格的表格中,复写下徐本章先生当年自带包饭、干粮,身背挎包、水壶,行走在溪边山涧,穿山越岭,一村又一村的走过,一户又一户的问访的印记。在美湖乡洋田发现晚唐五代时期的墓林窑址……他弯腰低头前行的身影历历在目。

    在德化社会、经济、文化良好发展的当下,人们都还记得德化有一位文化人——徐本章先生。徐本章先生,德化县隆泰六车人。民国23年(1934年)11月生于书香家庭,从小勤奋好学,恬静内向,不耽言笑。他是德化陶瓷文化研究、文史研究的先行者、开拓者、践行者,一生勤勤恳恳,一生笔耕不缀,一生坚持不懈,致力于德化地方历史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

    作为先行者,徐本章先生务实肯干,常与同事深入山野,参与古窑址古文物普查工作。从1950年代末至1980年代,他先后5次组织德化县古遗址、古窑址等文物普查工作,踏破铁鞋,跋涉驰骋于戴云山区的崇山峻岭间,掌握了陶瓷历史文物第一手资料,建立了德化陶瓷文物研究的基础资料库,是德化陶瓷文物发现的先行者、亲历者和见证者。

    作为开拓者,徐本章先生一生治学,在德化陶瓷文化和文史研究中披荆斩麻,坚持数十年笔耕不辍,先后撰写了《德化瓷史与德化窑》《何朝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何朝宗观音》《德化文物志》《德化与台湾》《德化与华侨》等有关专著、论文100余万字,内容涉及中国德化陶瓷历史文化、科技陶瓷、宗族家谱、宗教信仰、名山大川、历史典故、革命烽火、乡土闽台等。征集文史资料200余万字,专著、论文分别于海内外多家报刊、出版社刊登转载出版。

    作为实践者,徐本章先生几经周折谋划三建陶瓷陈列馆,奠定了德化县文物与博物馆事业的基础。第一次,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德化县文化馆建立了古陶瓷文物陈列室;第二次,经过十年浩劫后,于1976年4月在龙浔山东南麓的县文化馆三楼又建了古陶瓷标本陈列室;第三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历经十年努力,在花甲之年的1993年10月,德化城关浔南路宝美街的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徐老先生博学多才,为人憨厚。在我眼里,不管城里乡间、公事私事、大事小事,只要有事相求,他都乐于相帮;不管国内国外、专家学生,相识与否,只要有问题求教,他都乐于解答。他的博学、睿智、憨厚与乐于助人的品格,使他结识了一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为德化的陶瓷研究和国际性学术活动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老先生平易近人,对后学的培养不遗余力,是徐老先生把我带到了文物与博物的行业,手把手地教我认识古代陶瓷,让我在陶瓷与博物馆的海洋里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在徐本章先生纪念文集《瓷都探论》出版之际,谨以此为序,以纪念徐本章先生为人类陶瓷文明探索所做出的贡献,让更多后学在前辈开辟的学术道路上继续攀登前行。


2019年夏于泉州西湖寓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