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1年01月18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化最早革命老区村——龙浔大坂村

新闻作者:周宗禧  发布时间:2021-02-05  查看次数:1389次  

20世纪20年代,德化与全国一样,人民生活在乱世,军阀混战乱,群盗四起,农民、工人饥寒交迫,加上国民政府和军阀摊派的苛捐杂税,更是雪上加霜,以致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哀鸿遍地。“五·四”运动唤醒了德化人民。崇正女校的女学生头剪短发,足上解除缠脚布,冲出校门,走上街头,劝市民抵制日货;瓷业工人们走上街头,宣传使用国货,用简单朴素的爱国革命热情,声援京沪学生的爱国主义行动。

大坂村,民国时期与墨苑合为一个保,名为墨苑保,是当时德化革命运动的一个缩影。

郑信贵旧居湖兴堂.jpg

位于大坂官田洋的郑信贵旧居湖兴堂


郑信贵,墨苑保大坂村官田洋人,是当时德化塔岸街后古水圳边的“吉记”染布作坊主人。1926年秋,共产党员唐生、庄仰山夫妇奉中共厦门总干事会的指派,以找拳师治伤为名,到德化开展共产党革命活动。唐生虽是入党不久的共产党员,由于受共产主义思想引领,一身是胆,一进入德化县城,便落脚繁华街区塔岸街。唐生与郑信贵接触后,发现郑信贵为人善良,是个忠诚老实,知白守黑的老实人。为此,唐生以记账员的身份留在作坊里,并不时对郑信贵进行共产党革命宗旨教育;郑信贵知者不惑,从此,两人志同道合很快成为革命战友、同志。白天在作坊,晚上信贵带着唐生回到大坂官田洋宣讲革命真理,例如,穷人为什么会穷、农民种田为什么没有饭吃……信贵的侄儿、堂侄郑大中、郑大审等人参加宣讲活动。不久,郑大伴,郑大渠、郑大针等3人被唐生发展为地下群众;郑信贵亲堂叔侄、亲堂兄弟革命热情高,信心足。有一天,集体谈论后续工作开展时,郑大仲提议:郑信贵有谋略、有智慧,要保护好,为了后续革命活动的需要,他只在背后谋划、出主张、提办法,出头露面的事让他们年轻人去干。“我不怕死,真的打起来,我有五六百斤土力,死的不一定是我……”堂侄郑大仲当即表态。一群青壮年,在革命真理的洗礼下信心与忠诚与日俱增,德化的革命星火率先从墨苑保大坂村郑氏家族燃起。不久,同村的何良、陈道绳、苏节金、陈文坦、陈文炎、陈文灶、苏沛、陈文雨等20余人均发展为农会会员或基本群众。1926年冬,郑信贵由唐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冬,唐生与中共闽南部委派到德化工作的庄醒民接上关系。1927年1月,唐生、庄醒民共事,在德化城厢丁墘、墨苑成立中共德化支部,庄醒民为负责人,共产党员有唐生、庄仰山、郑信贵、张顺月、苏兴里、林书作等。唐生在墨苑、大坂等地,扎根串连,完善农会组织,并开展反对苛捐杂税,提出“反对贪官污吏”“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一场摧枯拉朽的运动正在酝酿。

不想,同年4月10日,泉州国民党右派在西校场召开“拥蒋护党”大会,取缔民众运动,庄醒民等共产党员被通缉。这是一个转折点,德化革命运动步入为低潮。同年,唐生、庄仰山在泉州中山街小泉涧巷开设的“泉州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遂转到德化城厢墨苑、大坂一带。在郑信贵精心安排下,他们在鸡公山、龙潭岭寨一带流动隐蔽,安全地度过数月,是年冬天安全转移到他处。据说,唐生与郑信贵在革命的地下斗争中,已建起推襟送袍的革命同志关系,唐生离开后曾有书信秘密往来。

1932年,中共永春特支派共产党员李子云从达埔到德化县城、盖德与共产党人李其森接上关系;厦门中心市委亦派出一位工人为德化特派员到德化工作;安溪县委委员杨七亦到德化开展革命活动。三路人马先后在盖德、丁墘、三班一带恢复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这一时间内,郑信贵与组织上派来的领导同志接上关系,同志们看到郑信贵住的房子,是两座仅隔一条沟的一字形房子。这是革命同志常往的地方,如果给敌人包围了,连退路都没有。党的领导同志对郑信贵住所很重视,他们认为大坂官田洋群众基础好,要把游击区的盖德溪头洋、下坑、上坑,龙浔大坂官田洋、鸡公山连成一片,为此,领导同志说服了郑信贵、郑大仲、郑大审等人,拆去原有两座一字形茅草房,着手构建土木结构三落大厝。(未完待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