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茅草房名为湖兴堂,拆旧换新工程开始后,安(溪)永(春)游击队的指战员化装成堪舆家和临时短工,到现场帮助设计和劳动。此屋建成规模宏大,有90多间房间。外观看似为普通民居,内实置有枪楼、暗间、地窑,可谓集居住、隐蔽、防卫等功能于一身。
其中,枪楼位于正厝大厅两侧的护厝二楼,四面土墙,外墙放三角窗,内宽外窄处高约一米,最窄处约10公分宽,并在适当位置在土墙中斜放竹管作枪眼,作为消灭敌人之用。在枪楼顶端横梁下再铺一层约30公分厚的白泥土,至今还历历在目。这个枪楼如果是外人,很难找到进其门的位置,首先从下书院(下厅房)二楼的走廊走进下书院二楼的房间,从下书院二楼房间出另一个门再转个弯进入另一房,再从这房子另一个门进入枪楼。入枪楼的门板皆用七八公分的木框替代,极其牢固。该楼实用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借墙壁置一眠床,四壁用木板掩饰,其中有两活动隔板可通往一条暗道,暗道与外间仅容一人上下的地窗相通,平时看不到什破绽。一碰到危险,可抽取活动板经暗道从地窗逃逸,敌人很难察觉。
枪楼内眠床边设活动隔板,连通秘密巷道 连江水供图
湖兴堂于1933年基本竣工。这座三落大厝是游击队领导仿效外地模式建造的,规模大,房间多,其枪楼、暗室敌人很难发现,是防卫、藏身的好地方。从此,郑信贵经常三更半夜带着革命同志回到湖兴堂过夜,或休整、或隐蔽,安置后回到塔岸街染布坊,其后根据同志们的需要,由郑大仲、郑大审,把同志们安全地送目的地或安全地带。
1933年至1934年,红二支队经常在城关附近活动,碰头地常在丁墘苏兴理家,另一个地点就是大坂鸡公山下一粪棚里。鸡公山地处永德交界的龙潭岭边,其活动的空间很大,白天在鸡公山活动,晚上可到湖兴堂大厝休息。
1933年4月12日,为纪念“四·一二反革命事件,丁墘、鹏湖、墨苑、官路下、小溪、土坂、高阳、仙荣、盖德、泗荣等村的革命群众、赤卫队员,配合红二支队进行一次发动最全面、规模最大的武装骚扰活动,就在鸡公山下集中。集中后,各村的同志分别到英山沿公路到宝美境内,进行武装骚扰。因为鸡公山在大坂境内,郑信贵把郑氏家族的兄弟、叔侄为核心带动墨苑、大坂的革命群众、农会会员就近到小溪、英山一带破坏敌人的交通通信设施,并派一部人员背着鱼篓,拿着土油桶到斜山寨、火路崎烧火堆、放鞭炮虚作声势,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国民党政府官兵龟宿在县堂中不敢外出,附近一带土豪劣绅闻讯惊惶失措。
1934年,红二支队镇压了国民德化县党部执委李亲记等反动分子。国民党反动派恼羞成怒,到处追捕中共德化工委林书作、李其森等人。林书作与郑信贵同为1926年冬唐生介绍发展的共产党员,又是同一个支部战斗过的战友。在罹难之际,林书作曾到湖兴堂隐蔽过。自此之后,大坂官田洋成了很多革命同志的避难处,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抓捕中共地下党员,有不少同行到大坂湖兴堂找郑信贵联系革命同志的下落,有的要求提供补给或盘缠。郑信贵是个有胆识,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任的同志,到他家的同志,除吃睡不要钱外,同志们的要求他都力所能及地满足。
郑信贵是个多谋善虑的同志,对革命认真负责,平时对保密工作做得很到家,为了保密工作,他又发展宝美村当时的保长郑XX作为地下群众。吉记染布作坊在宝美范围内,他们两人又是同族从叔侄。因此,敌人没有搜查过郑信贵的染布作坊。在大坂官田洋湖兴堂,中共和红二支队的活动,经郑信贵精心策划,从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1948年秋,墨苑陈鹏程从香港接受中共领导的“福建人民自救同盟”的外围组织,指派回德化策反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投共,1949年春又组织“德化县解放委员会”,后来成立德化县人民游击大队,郑信贵均予暗中支持,时德化县国民政府,怀疑湖兴堂大厝人众,暗中支持游击队活动,准备劫洗湖兴堂,先派巨饷入手,并扬言过期不交者要抓人、烧厝。闽西南德化游击队闻讯后,派第一中队指导郑秋水带一个排游击队员进驻大坂官田洋保护达半月之久。后因解放战争形势,国民政府自顾不暇,此事不了了之,湖兴堂得以保存至今。
据有关史料记载表明:郑信贵是接纳共产党员到德化工作的第一人,是德化人在德化加入共产党第一人,是德化人配合共产党领导人在德化开展农民运动第一人。湖兴堂是德化最早在共产党谋划下翻建,集军事、民居为一体的建筑物。因郑信贵于1949年6月病故,德化县人民政府发动各村对老区的调查是1952年开始,党史是20世纪80年代才全面收集资料,90年代才定稿;大坂和湖兴堂的光荣历史已近一个世纪。重温逐渐被淡化的大坂革命人物、事件和遗址,也就非常有意义。(接上期,本篇至此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