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0年01月13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建水:德化瓷的白是一种天然美

新闻作者:李建水(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发布时间:2020-01-19  查看次数:30301次  

笔者:你认为德化窑是什么时候开始生产白瓷的?

    李建水:宋元以前的记载比较少,从出土或存世的实物看,宋元时期就有了,或许更早,像屈斗宫窑、碗坪仑窑、梅岭窑一带就有很多宋元时期的白瓷片。

    笔者:差不多一千年了。那各个朝代生产的白瓷,有什么不同吗?

    李建水:宋元时期的白瓷,一般称青白釉,有不少军持、粉盒出口到国外。明代是德化白瓷的巅峰,那个时期有乳白瓷、猪油白、象牙白等叫法,法国人还称它为中国白、天鹅绒白。清代主要生产白地青花,还包括一种名叫葱根白的白瓷,相对明代釉色显得白里泛青。民国时期的白瓷比较粗糙,以加彩为主。1949年后德化瓷厂研制了建白瓷、高白瓷,在当时都很知名。

    笔者:这些所谓的乳白瓷、猪油白、象牙白、葱根白、孩儿红,有什么区别吗?

    李建水:虽然都叫白,但白就有二三十种,区别很细微,要对比才能感觉出来。你从字面的意思进行联想也可以,例如象牙白当然比猪油白来得黄一点,葱根白略带了一点青,孩儿红的意思是像婴儿的皮肤那样白里泛红。

    笔者:国内还有不少窑口生产白瓷,德化的白瓷什么特点?

    李建水:对,邢窑的邢白、定窑的定白、景德镇的影青,都挺出名的,德化白瓷还受过它们的影响。有意思的是,德化生产白瓷好像是天生的,代代相传,虽然象牙白也曾失传,但1949年后又得以复兴,蔚为大观。

    笔者:接上一个话题,明代以后象牙白为什么会失传?

    李建水:个人以为,这与当时出口的形势变化有关,可能也包括高质量的高岭土匮乏,或瓷窑的改变革新,或工人的用心程度等等。

    笔者:德化窑白瓷为什么会这样白?德化窑对白的追求有什么渊源吗?

    李建水:主要还是跟高岭土有关。明代高品质的高岭土比较丰富,优质高岭土淘洗后,不用加入配料,就可以直接生产成型。第二个问题,德化瓷的白,是一种天然的自然的美,不需加上任何装饰。

    笔者:插说一句,在闽南传统里面,白色似乎不大吉利,丧事都以白色为主。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建水:丧事的白是惨白、死白。德化白瓷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是暖色调的白,有温润的手感,很多人形容它“如脂似玉”,反倒是圣洁的象征,这也是德化观音塑像受欢迎的原因。这两种白不一样。

    笔者:您研究德化白瓷近三十年,让失传数百年的“孩儿红”重现人间,能说说您的体会吗?

    李建水:从现代的制瓷工艺而言,生产出白度高的白瓷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让白瓷呈现出玉质感、油性和暖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