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德化陶瓷以白著称,那就离不开白度这个科学概念,请问白度是什么意思?
李双展:陶瓷的白度是以纯氧化镁为参照物的一个参数,是一个比较值。例如一块瓷片与氧化镁80%接近,那么它的白度就是80度。
笔者:白度是如何测量的?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李双展带笔者走进检测室,检测的仪器叫“白度计”,是上海昕瑞仪器表的产品。工作人员小彭以A4纸替代进行检测,测试的结果是白纸的白度为82度。)
李双展:标准的陶瓷检测,需要使用直径5cm、厚度0.5cm的圆饼状瓷片当样品,所以古陶瓷的检测比较困难,但也可以通过反复比对得出近似的数据。
笔者:有没有各种德化白瓷的白度检测数据?比如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建白、高白瓷,它们的白度是多少?
李双展:象牙白、猪油白的白度并不高,也就70度多一点。明末清初的葱根白接近80度,建白也就80度。高白瓷一般指白度达82度以上的白瓷。这些只是概数,并没有专门的行业标准。
笔者:你们有没有收集国内其他白瓷窑口的白度数据?
李双展:老窑口方面的数据还是有欠缺的,毕竟很少人舍得破坏一件古瓷,专门去测白度。我了解到,1958年德化新建瓷厂研制成功的高白瓷,白度曾达88.8度。当时国内最高纪录是湖南建湘的82度,国际上当时的白度纪录是84度的西德瓷。
笔者:同一个地区的白瓷,为什么白度有差异?您认为是什么影响了瓷器的白度?
李双展:俗话说“一烧二土三制作”,这是陶瓷生产的三大要素,都对白度有影响。首先,烧制时是氧化烧还是还原烧,就影响了白度;其次,高岭土的品质更重要,新建瓷厂生产的88.8度高白瓷,高岭土来自金竹坑,这是其他地方的高岭土没办法比的;第三,制作也很重要,瓷土如何除铁,如何配方,可以直接影响到白度。
笔者:对于白瓷来说,白度显然很重要,为什么陶瓷业者很少做这方面的检测呢?
李双展:白瓷并不是“一白遮百丑”。好白瓷还有其他标准,所以很多人对白度并不偏执。现在资源有限,用德化本地高岭土大量生产高白瓷已不大可能,很多人转而追求白瓷的温润、油性效果,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编者按
2019年10月12日-15日,2019中国德化陶瓷博览会暨茶具文化节在我县举办,作为该活动的子项目——“用中国白,讲中国故事”知名作家德化采风行同期举行。身兼作家、编辑、记者、文史专家于一身的萧春雷老师受邀参加了此次采风活动。
“德化白瓷为什么在古代默默无闻?”萧春雷老师在采风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着这一问题。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和采写,2019年12月29日《厦门晚报》“最厦门”周刊隆重推出5个版面——“寂寞瓷心”“德化白瓷几多白”“从猪油白到中国白”“曾经难以接受之白”“面向海洋的瓷都”,以专业科学的角度解读“德化白瓷”有关问题,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个选题很可怕,很专业,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和写作,觉得还算满意,因为我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此前还没人如此解读过。”萧春雷老师在编后颇有感慨地说。
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外地客人想要了解德化白瓷哪些方面的东西。考虑到《厦门晚报》的发行区域、阅读受众等问题,《瓷都德化》二版将陆续转发其部分版面,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