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梦如
48年前,我正在德化插队当民办教师,一天上午放学回家,母亲拿一个大信封给我,说:“狗啊,谁寄信来?”我接过沉甸甸牛皮纸大信封一看,寄信的是福建人民出版社。我心里疑惑:我和福建人民出版社没有什么瓜葛,是不是寄错人?
确认收件人正是我,来不及多想撕开信封——4本新书“哗啦”溜掉到地上,拿起一本细看:浅绿封面是一幅两个知青为树木培土图,上方“沃土壮苗”4个大白字,下方是“小说、散文集”5个黑体小字,再下方落款:福建人民出版社。
我迅速打开扉页目录——“映山红花开山山红……梦如(107)” 映入我眼帘!我忙翻开第107页——“今年春天,我有事到戴云山的黄石山林场。坐了一程汽车,我便沿着新开拓的拖拉机路……”一个个熟悉而美丽铅印字在我脑屏闪闪映现,我的心扑扑地激烈跳动。渐渐地,这些文字在我眼里模糊融化了……
那年春节,在江苏工作的二哥回来过年,我很苦闷谈自己已插队5年了,尽管劳动教书都好,因社会关系问题无法去参加招工招生。二哥说,我和你哥不是前几年上大学?主要是自己表现不够优秀……假如你会发明制造原子弹、潜水艇,会写出像《红楼梦》惊俗骇世的小说,谁不用你?我说:我才读两年初中,哪会发明创造?二哥说:你语文不错,为什么不从写作闯出一条路子?接着,对我讲述马峰、李准、刘绍棠、浩然等著名作家创作经历故事,我有点心动了……
刚好春节过后,我参加县民办教师培训。不久,我们来到上涌后宅小学听课。路上,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心潮澎湃,心想:这不正是象征我们上山下乡知青,在广阔的天地里贡献着自己火热的青春?于是,我开始酝酿构思,不久写了一篇《映山红花开了》的散文,寄给《福建日报》“武夷山下”副刊……
如今看到此书,我想:此文应该在《福建日报》“武夷山下”发表过,可是我从来没有收到样报呀!可能报社寄样报来,放在邮电所墙壁各大队的“信袋”里,被他人取走了;也可能此文太长,没有发表,刚好出版社要编书,报社推荐给出版社……
如同在茫茫无边的沙漠跋涉干渴时看到汩汩泉水,或在旅行饥饿中突然有人向你馈赠食物,或在拮据困窘中意外获得一笔巨款……不,这些都无不上我这篇散文发表的愉悦。那个中午,我把文章看了五遍,把全文字数数了两遍——6页共2702字!
不知这本书书店有售?那个周日,我特地从三班骑自行车到德化新华书店。一看,有售,还是几十本摆在正中央书架齐胸显要的位置上,我忙掏钱买了四本。付钱时,年轻的售货员疑惑地朝我瞟了几眼,以为我头脑有点不正常。
过不久,我还特意到永春五里街书店,看到书架上也有卖这本书!再到城关新华书店看,哎呀,这里陈列一大摞的,少说也有一百本!我心里高兴极了:我的文章问世了,该有多少人看到它呀!“梦如——作家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大哥的同学孙建斌在这里看书。不等我开口,他热情地问我今天怎么来这里。我敷衍说是回老家顺便到城关逛逛。“梦如啊,我还不知道你文笔这么好……”“没没没……”我推托着。“你太谦虚了……”建斌拉我到摆放《沃土壮苗》的书橱窗取出一本,说,“厉害!收到样书了?”“刚刚收到……”他补充说道:“我不知道你插队详细地址,还想写信向你祝贺……”
回三班路上,我心里琢磨着:这几年插队太压抑了,甚至有人认为我拙笨愚钝,现在文章发表了,终于可以洗刷一下被人歧视的耻辱了……翻越天马山了,挥手揩去额上汗水,抬头看见前面一棵老松树,树梢好像是被雷电劈掉,又像被大风吹断的…… “木秀于林,大风必摧之。” 我突然想起古语,冷静沉思一下:不行,不能张扬!要低头躬行,等明年夏天大中专招生推荐……
我第一时间写信并寄样书给两个哥哥,他们十分高兴。二哥特地回了一封长信,勉励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继续努力,争取多写几篇。
纸包不住火,发表文章的事还是被人知晓了。那天黄茂柱老师硬向我要这本书。他看后很高兴,当起义务广播员:“过去你们看梦如没有——他写书了,是写很有档次的散文……”他故意含糊其辞把一篇文章夸大成一本书。翌日,校长把我叫去,要我拿书给他看,我不肯又不好推辞。校长看后说,“你文学功底好嘛!好好努力!前途无量!”还勉励我一番。很快,这消息传遍学校、大队,传遍整个公社……
几次在夜静人深的时候,我偷偷拿出这本书在煤油灯下孤芳自赏,每读一遍,身上总会流过一股暖流,心中不由升起一种莫名的快感。那段日子,是我插队期间最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