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2年05月16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瓷路上的“海神”

新闻作者:连江水  发布时间:2022-05-17  查看次数:1473次  

☉文/图 连江水

他站在何厝坂,目光翻越观音岐,望不见南方的那座城,那片海。

400多年前,瓷担跋涉在山间的官路上,山有几重,水又几重,想要顺利抵达郡城,甚至更远的远方,得仰仗多少神明烛照?

灯塔明灭,千百年来,山城德化浸润着海洋的气息。


高阳一带的瓷帮古道.JPG

高阳一带的瓷帮古道


从山到海的古道

“有何朝宗者,不知何许人。或云祖贯德化,寓郡城,善陶磁像,为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这是乾隆《泉州府志》的记载。眼前,何朝宗故居溪阳堂就在后所何厝坂上,隔着清浅的浐溪就是巍峨青山——盛产“白泥”的观音岐。

郡城,远在重重大山之外。

数百年前,有多少次,何朝宗用脚步一寸寸丈量着家乡与郡城的距离?莽莽青山,哪里才是前往郡城的路?村里的老人指了指前方:翻越观音岐,经蔡径,上高阳,过虎豹关,可从永春抵达泉州。

背井离乡从来是迫不得已的事。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而山旮旯的家乡是他唯美瓷雕的圣地:观音岐的瓷土,阶级窑的窑火……何来观音,从土与火的成全而来。

犹有窑温,温润晶莹如初生的婴儿,观音慈眉善目,精挑细选一两件得意之作包裹好,带在身上,上路吧。

贵远贱近,近庙欺神,这些事不时发生。不能要求钟情于贞妇烈女与功名官爵的史官去怜悯一个玩泥巴的手艺人,他早已不再纠结,更辽阔的天地才有更美好的企盼。

有时,一个人走得太孤单了,他约上朋友走县城到泉州的主官道。这样更安全些吧。你不能奢望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把天下治理得月朗天清。

从县前铺直上岭头格,沿石龟岭,至后湖窑,登羊牯岭,经高洋铺,过草垵,出虎豹关,抵永春桥头铺。穿山越岭,至此路变得更宽了,也有水路与陆路的双向选择。长亭短亭,郡城在望。

一路风尘仆仆。郡城寓所的门口已水泄不通——人们争先一睹何氏瓷塑的芳华。

带着体温的“磁像”,在郡城接受来自世人的青睐与迷恋。小心点,再小心点!瓷与美好总是那么易碎!这些陶瓷还要被带到更远的地方。

从山城迈开步时,何朝宗们心头就有一个热切的念想,奔着沿海而去,奔着大海而去。


海神加持的山城

一路平安?似乎冥冥中注定,多位海神加持山城。

隔着一条溪,乐陶龙图宫与何朝宗故居对望。玄天上帝面对性情顽皮的浐溪水,从宋嘉佑年间端坐宫内,享用着海神该有的敬意,尤其是有明一代崇信道教,对其信仰更是无以复加,仅封号就达百字之多。张英主《德化寺庙大观》载,全县供奉玄天上帝的寺庙达44座之多。


玄天上帝(中)是龙图宫最早供奉的神像.JPG

玄天上帝(中)是龙图宫最早供奉的神像


“上帝公”正襟高坐,执剑瞪眼,双脚踩龟蛇,尽显法力无边。当年,小小的何朝宗是否曾战战惊惊地揣摩着神的脸庞,从此开启了艺术的天眼?成年后的每次漂泊,前途未卜,何朝宗或许会来到龙图宫拈香祈愿。虽说明时“上帝公”已不仅仅是水神、海神,而更像一位无所不能的司命之神而存在。

县前铺通往岭头格,山高林密,每天路上行人往来不绝。金锁形四角埕下的福崇宫,香火旺盛,很多瓷商、挑瓷工到这里小憩,把瓷笼放在庙外,走进庙内,烧香跪拜,接受着凤冠霞帔下慈母般的关爱与呵护。来往于德化与泉州的何朝宗应该也不能免俗,观音菩萨是他此生最虔诚的信仰,对于“海上观音”妈祖也会有相同的情愫吧!


崇福庙又称妈祖庙,主祀海神妈祖.JPG

崇福庙又称妈祖庙,主祀海神妈祖


从夫人、妃、天妃、圣妃、天后、圣母,明时妈祖已被确定为海上女神,清代时地位突显。在德化城关至少有三处宫庙供奉她的神像。福崇宫,即妈祖宫,建于宋元时期,之后有建于明初的统军庙。南关双港头的城关天后庙,始建年代早于统军庙,后迁于龙浔山麓,清代官方春秋两祀,有一套完备的专门礼仪。此外,水口南埕一带也有不少供奉妈祖的小庙。或许因为水口早时可放排、行船至大樟溪,有水运的地方,敬奉妈祖也就理所当然。


高阳善利尊王宫主祀善利尊王.JPG

碧云宫,又称善利尊王宫,主祀善利尊王


通往泉州重要一站的高阳,出现宋代泉州第一代海神着实有点意外。福埕宫、长福宫、威灵宫、碧云宫……皆供奉善利尊王。善利尊王,即出生于永春的乐山佛,后被尊为海神的通远王。这现象在出生地永春也并不多见的。或许,宋时九日山海交祈风盛典,感动了高阳一带以瓷为生的村民,主祀之神被恭请到高阳也就顺理成章。


福埕宫后面有条瓷帮古道通过.JPG

福埕宫后面有条瓷帮古道通过


福埕宫在高阳村外洋角落,宫后有一条瓷帮古道经过。旧时德化陶瓷可乘小船沿九日山下的金溪到达泉州东南城外码头。福埕宫建于洪武年间,何朝宗从高阳跋涉去郡城泉州时,宫里的善利尊王早已端坐于此。此时,善利尊王海神地位已日渐式微,更多的是一尊手执元宝、钢鞭的财神、守护神。福埕宫,还供奉着观音菩萨,高阳很多小庙多是如此。一众守护神,护佑着村民和路人平安吉祥。

“善陶磁像”的何朝宗走过高阳,面对各路神仙菩萨,前路还那么远,他会在哪里稍作逗留?


海风熏陶的瓷都

三代海神为何会齐聚山城德化?避开信俗传播的地域性、功利性、政策性等原因,与德化海洋文化浓郁密切相联,海神信仰与海洋陶瓷贸易休戚相关。

瓷帮古道摩肩接踵,海上贸易络绎不绝。

宋元,泉州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德化陶瓷成了商船重要的压仓货。其中,“南海一号”沉船出水了大量陶瓷,有三分之一来自德化。

明代,倭患为灾,“寸板不许下海”,仍阻不断德化陶瓷奔向大海,渡过大海彼岸的脚步……千辛万苦地挑到漳州月港,或不惜违法犯禁搭上郑芝龙家族的海上商船。

清代,特别是“五口通商”之后,200多个窑口分布全县各地,窑烟四起,东线经水口,下大樟溪至福州;西线经尤溪、大樟溪至福州;南线经永春许港、南安码头至泉州,从福州港、泉州港,甚至厦门港出海。

……

时至今日,陶瓷是德化的支柱产业,西洋小工艺瓷占了半边天。

山城德化,长期被海风熏陶着,有了大海的性情。瓷都人尊崇海神,也被海神护佑着,海洋文化楔入瓷都人骨肉与基因。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陶瓷!

(感谢王金镭、张英主等先生的支持与指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