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梦如
53年前,我们一帮知青到三班插队,三年后,很多出身和学业比我差的同学招工招生相继离开。有次招工,因有人说我没有参加社会活动而失之交臂。我痛定思定:当夜校教师去。
那时农村“重男轻女”比较严重,女孩大多读到小学二三年级就辍学,夜校就是专门为辍学女孩开办的学校。夜校教师教书是义务的,一个学期发一根装有双节电池的手电筒算是报酬。
记得第一次到学校,教导主任徐老师布置任务:我上四年级语文和算术,每周一三五上课,二四六日休息。一个人包一个班级,每个晚上两节课……我从没教过书,很是不安。他安慰我:你想怎样教就怎样教。
徐老师带我与学生见面——全是辍学的女孩,从十岁到十八岁,共18个。接下来教语文,我先把生字一个一个写在黑板上。写到第四个,有学生说:“哇,写字真水……”我以为学生讽刺我,回头瞪了她一眼。听了她们真诚的叫好声,我知道自己说错了,赶快改口称很久没写字了,没写好。她们又是一阵赞叹。我脸红了。我把每个生字读一遍,意思解释一下,再让她们读三遍,说意思;最后,教学生课文……
上算术课时,我请学生背乘法口诀,全班没有一个学生会背,我赶快叫学生打开书里看“乘法口诀表”。背了几分钟,学生厌烦了,有个女孩说:“乘法口诀表,我们可以回家背,你教我们计算吧!”我就教学生一位数乘法应用题……教了一题,又有一个女孩喊:一位数乘法太简单,教数字大的。“两位数的?”我有点疑惑,很是为难:两位数乘法口算不来,要排竖式,不知她们学不学得来。我开始教她们两位数乘法竖式计算……
第一次上完课,我身上冒出一身冷汗:天啊,到底是我教学生,还是学生教我?
第二次上课时,校长对我说:“梦如老师,我了解了,学生说你教得挺好的。”
有人肯定,自然来了干劲。接下来,我进一步改进方法。教生字,我尽量采用直观法,如教“玫瑰”“荷花”“渔船”“岛屿”等生字词,山区女孩子没有见过,我就刷刷刷用简笔画呈现。教“掏”“拨”“害羞”“难为情”“得意忘形”“支支吾吾”等,我就创设语境,再加动作表情演示,一目了然。
上几个晚上,有学生要求:不上算术,全部上语文。我心想:女孩子不学算术,以后算工分,做买卖,会吃亏的。其实,我知道算术比较抽象,算术课没有语文课上得好,于是琢磨着怎样直观而有趣教算术。后来,教长度,我拿米尺让学生量书本、桌面等;教重量,我拿来称子,让她们称地瓜、石头;教相遇问题,我用简笔画画山、隧道、水渠……
学生安分了几晚。
“老师,你会唱《王二小》?”一天上课前,班上18岁的英问我,我以为她想考我,随意唱了两句:羊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好听!”没想她和同学们哔哔叭叭鼓起掌来。“老师小时候得过白喉,嗓子沙哑……”我难为情地解释。她们就是不放过我。
怎么办?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和学生一个约定:上好算术,再教唱歌。学生答应了。以后上算术课,学生特别主动,不是叫我提早上,就是催我讲快些,往往一节课20多分钟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唱歌。唱什么歌?好听的自然是抒情或爱情歌曲,不敢唱;能唱又动听的往往有高音,我嗓子不好唱不上去。最后我还是想出一个好方法:找中音旋律优美的唱,如《金瓶似的小山》《北京的金山上》《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学生唱得如痴如醉;《赞歌》《乌苏里船歌》《北京颂歌》等激情高昂,末尾句音调特别高,唱到那里,我就改降调唱,学生也理解;后来我感到不妥,早晚自己关在古厝里练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后居然也能唱高音了。
新的问题来了,常常放学了,她们还在教室里唱,经常我“变脸”了,她们才笑嘻嘻地离开教室回家。夜校教唱歌,消息一传开,女孩子兴趣盎然,不久,班级又增加了十几个学生……
除此,我课堂还讲雷锋、李贡医生,讲电影《哥俩好》《锦上添花》故事;根据学生要求教写地名,如垵、垅、坑、墘、仑、坂、坪、埔、畲等;教学生写农具家具名字,如锄头、畚箕、笳箩、米筛、簸箕、秧船、谷墭等,很是受学生欢迎。
一年以后,我升级当民办教师,兼夜校老师;再后来,我成了公办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特级教师……如今想来,所有这一切与夜校当教师那段经历不无关联,甚至当时摸索的一些教学方法还影响启发着我后来的课堂教学。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夜校教师的往事历历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