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的圣泉
◎ 泉州工艺美院 丁娜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文公的《观书有感》,寥寥数字,意味深长。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只是您已静静地长眠于地千百年了,但隐隐文公山,缓缓清印溪,没有一刻停止过对您的怀念。您的思想如涌动的喷泉汇成溪流,奔向远方,时隔千百年仍在润泽着莘莘学子的心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就是儒家学说,而让源头活水在心中流淌不息的,是包括您在内的诸多前贤的不断传递。您的“格致论”是当时认识论的高峰,也是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影响至今。“格物为至物”,就是接近事物,体会事物,万事万物都可以格,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天理在。您做过“万川映月”的比喻来解释理一分殊的道理,但还有个更精确的比喻是“春种一粒谷,秋收万担粮”。万物的天理与我本心天理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格外物,而致我知。然后就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常常在想:您的心灵为何这般清明呢?想必是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给您补充吧。原来,只有学习,永不停止地学习前贤的思想,才有来自心底的圣泉,才有滋润生命的活水。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您的教育思想则是您理学思想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和落实,培育什么样的人,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不能回避的大问题。对此,您继承了孔孟以来教育家的思想,并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以培养“可以平治天下”人才为目的,高扬理学教育的旗帜。您以孔子“为己之学”的精神为自我修养的准则,不仅自己一生真诚地努力实践,也引导门下弟子以此为修道进业的目标。您教育学生说“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学者大要求志。所谓志者,只是直截要学尧舜”,要求学习者要立成圣成贤的大志,实现“学贵立志”这一崇高目标。此外,您还主张“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要求学生要把书本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反复体察涵养,认真运用。心底的圣泉点点汇聚,发出晶莹的光,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您一生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学”,尊德性而道学问,留下了名扬千古的文化遗产,广泛涉猎哲学、史学、文学、伦理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而且包含了天文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诸多学科。钱穆曾言:“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诚如此言,您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的莫大声光,使得至今仍有您的学生青灯一盏,默默汲取来自心底的圣泉的滋养。
物是人已非,人去诗还在。当人们还停留在天光云影中享受自然时,您智慧的大脑却在思考中穿越时空,您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譬如静水流深,胸中有万千丘壑,却从不张扬,低调处世,谦和为人。
“观书有感”,何止是观书,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当我们看到喷泉绚丽多姿,不要忘记了他们也曾做过地下的泉水,默默不语,点滴凝聚成无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