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过:“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覆辙。”
她还这么告诉她的母亲:“我不能背弃历史。”
可是,她正是为了那些沉重的历史,义无反顾地在黑暗的长廊中追寻着,呼喊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丝火光被无处不在的黑暗吞没。
她的名字叫张纯如,这也预示了她的性格:纯真,她的英文名“爱丽丝”也昭示了这一点。与此同时,“爱丽丝”也象征着彩虹,无比绚烂却又稍纵即逝的彩虹。这在三十余年后,一语成谶。
与她后来的人生完全不相干的是,她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所梦想的是成为一名记者。她为了这个目标做了很多努力,也放弃了很多事物。但是,这一切都终止在她发现西方世界对日本侵华军队在南京犯下的累累罪行一无所知的时候。她的人生道路就此发生了极大转变,她决心把这一切揭露出来,告知天下人。于是,《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书出版后,不出乎意料地引起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以及诸多政界人物的所谓“义愤”。他们开始对她极尽谩骂,死亡威胁接踵而来。而那三十万亡灵的诉说也时刻萦绕在她的耳边。
她如何受得了这般折磨?一边是无休止的死亡威胁,并且愈演愈烈。另一边是三十万只手,向上伸着,控诉着人世的不公。她竭尽全力与之搏斗,但越来越无力。
最终,一个凌晨,一声枪响,水仙花凋零在昏暗的夜色中。她最终选择向一切告别,只身离开,留下墓碑旁的萋萋荒草无声摇曳。
我们不应该也不能谴责她的脆弱,那一切已足够构成使她离开的所有理由。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是什么使那群军国主义者像苍蝇一样无休止地扑向一个又一个目标,企图把一切不可饶恕的罪行粉饰成所谓的“守护”“帮助”?甚至,他们还将历史涂抹成他们所想让它呈现的样子,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坚决认为这是一场所谓“正义”的战争?这个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依旧无解。
历史永远是公平的,会记住一切,无论它们是“应该”忘记还是“不应该”忘记的。看吧,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前的那座张纯如的雕像,微笑着望着远方,目光温柔坚定,没有什么能够抹除那份情怀与意志。
她一直举着试图照亮黑暗的火把,而今,她……分散开来,变成星星点点的火光,散落在世界各地。它们终于开始拥有能够驱逐黑暗的力量。她若是知道,将会露出怎样的笑颜啊……
她告诉我们:要在黑暗中奔跑,因为光明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