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0年09月14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老同学一起登戴云

新闻作者:◎ 张传捷  发布时间:2020-09-27  查看次数:696次  

 戴云高,戴云美,戴云留影永不忘。四十多年了,那张黑白照毕业集体照,背影是戴云山,山上漂浮着一团团洁白的云朵,一张张十七八岁少年的脸上写满了青春,也写满了对戴云山的无限情结。

    乾坤旋转,岁月飞梭。一晃43年过去了,当年我们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皱纹爬脸的花甲老人。

    戴云山下的德化二中,是同学心中的圣地,同窗共读,戴云情深。几年前,同学们就酝酿挑战戴云,并计划今年5月份挺进戴云山,因一场疫情,登顶搁置。随着疫情好转,时值秋高气爽,戴云登顶又摆上日程。几天来,我们连续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最终敲定8月8日8点登山。

    受台风“黑格比”影响,零零星星下了雨,我们还是担心定下的日子会意外。天公作美,戴云招手,8日放晴,晴空万里。时不我待,我们带着干粮、饮料、矿泉水,备着外衣、药品、太阳伞,交了人身意外险,带上拐杖爬山去了。一路上,树荫凉爽,秋风习习,同学们谈笑风生;一路上,崎岖峻岭,爬坡过坎,辛苦疲惫被这里绿色宝库的天然氧吧一洗而空,大家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带着好奇心,我们慢慢地行进,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努力寻找“新大陆”。我们看到腐烂的松树仍然屹立于丛林中,一副坚硬的骨架支撑着全身;看到手臂之粗的古藤,自然弯曲,天然造型,攀树而上,十分美观;看到大量的野生动物粪便、鸟类羽毛、森林蚂蟥、癞蛤蟆;看到很多油茶树和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它们开着花、结着果;听到小鸟啼叫、蝉鸣声声,树叶沙沙作响,随风摇曳;听到松鼠追逐嬉戏,啾啾鸣叫……徒步中,拐入一个似“垵沟形”地带,哗啦啦的泉水从层层叠叠的石头缝中潺潺流出,清澈见底,清冽甘甜,仙水一般。那时,正好多数同学矿泉水已喝完,需要补充,同学们席地而坐,吃起干粮配泉水。休息间,触景生情,同学们和着涓涓流水,哼着“泉水叮咚响”的小调,尽管歌声并不优美,却另有一番滋味。随着海拔不断地升高,树木、花草明显发生变化,多数植物由高变矮、由根深叶茂变成老态龙钟,最有特色是那既矮小又苍老还千奇百怪的松树,成林成片,似坚强的“铁人”,日夜守护着戴云山。

    大约中午12点左右,我们成功登顶。刚踏上海拔1845米的“闽中屋脊”戴云山的一刹那,大家血脉贲张,真的,此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随即,我们将事先准备好的“巍巍戴云山,浓浓同学情”条幅拉开,合影留念。同学们齐声高喊“挑战戴云,登顶成功”,声音响彻云霄,敢冒古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大不韪,甚至有同学狂言:摸到了太阳!

    站在戴云山顶,风啸呼呼,草木狂动,白云翻滚,艳阳高照,烈日当空,但毫无炎热之感;站在戴云山顶,环绕四周,亲切体验了“一览众山小”,九仙山、上涌镇区、二中校区、高速公路、村庄梯田,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此时,我们不正是触摸到四十多年前团圆照的洁白云朵吗?此景,鸟瞰二中这座百年的黉门圣地,更是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下几张难得的纪念照。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戴云山顶,原路返回。正当我们行至山下,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城关的同学纷纷打来电话询问:“城里大雨倾盆,你们山上淋透吗?”天啊!戴云灵气,厚爱有加,这里只飘点毛毛细雨,让我们安全到达上涌街。屈指算来,上下山行走足足7个多小时,其中3人被蚂蟥轻微叮伤,1人脚跟稍微扭伤。从大田城关来的同学说,有点辛苦,但值得!一位女同学更是“大逆不道”喊出,登顶戴云,死可瞑目。

    回城后,有同学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首《七绝·戴云登顶》诗:“花甲同窗琐碎抛,崎岖峻岭逞英豪。初秋吉日攀山路,敢与戴云试比高。”引发了朋友爆棚的点赞,一位文友还依原玉附来诗一首:“同把艰辛脑后抛,戴云极项论英豪。千山万水多经过,才到云头试比高。”我们高中语文老师看到弟子们成功挑战戴云山,更是发来了让人深深陶醉的赞美:七七届学子有雄心、有气魄、有能量,选好吉日,在花甲之年征服戴云山主峰,此乃非凡之举,意义深远。人生之旅,色彩斑斓。壮哉!又题《山高人为峰》诗一首:“七七学子壮志凌,八八祥瑞豪迈行。放歌‘山高人为峰’,花甲韶华燃激情。”

    挑战戴云,乐在其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