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战鼓催征,我县锚定山区共同富裕目标,紧扣“五大重点”“十项工程”,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开展“奋勇争先、建功瓷都”激励行动,以“产业筑基、乡村塑形、文旅点睛”为路径,全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上半年,全县农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值此关键节点,全县组织开展特色亮点项目观摩活动,旨在检阅成果、总结经验、激发干劲。观摩团穿行于青山绿水间,五大特色项目如颗颗璀璨明珠,闪耀着科技赋能、链条延伸、模式创新的智慧光芒,生动串联起一条富民强县的“黄金链”,共同奏响了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激昂共富交响曲。
产业筑基
深山里长出“金链条”
产业是发展的基石。我县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特色产业向精深加工、全链条延伸,让深山的宝藏焕发新生机,铸就富民强县的“金链条”。
走进春美乡石冻王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生产车间,两条崭新的生产线正吞吐着原料。负责人苏进全自豪地说:“过去卖活蛙,现在卖高端特医食品,这条自主生产线就是我们的命脉!”他指着全自动灌装线解释,从委托加工到自主生产,成本直降30%,品质却稳如磐石。更深远的是,企业构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共富链: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合作社统购统销,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一只小小的棘胸蛙,就这样串起了从深山养殖到国际市场的黄金产业链。
在浔中镇龙翰村黑鸡扩繁场,“咯咯咯”的叫声此起彼伏,智能恒温系统精心守护着上万枚种蛋。负责人曾宪仲捧起一只毛茸茸的雏鸟介绍道:“基因选育让黑鸡更壮硕,深加工让价值翻倍!”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里已形成闭环的全链条模式:智能养殖将成活率提升至92%,禽类分割机每小时处理500只,先进的锁鲜技术让黑鸡预制菜保质期长达180天。这条产业链支撑起全县82%的黑鸡种源供应,成为驱动乡村发展的强劲引擎。
产业是种子,在科技的沃土中破土萌发。它向下扎根乡村沃土,汲取养分,在石冻王、黑鸡等项目中不断延伸、完善链条;向上生长提升价值,将深山的馈赠转化为强县富民的“金链条”。这背后,是我县乡镇、部门精准分析优劣势、动能与策略,深挖资源禀赋与产业特性,巧用资源、盘活资产、统筹资金,积极探索价值转换路径。我县通过策划聚焦特色的项目,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推广,德化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成熟,为全域共富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塑形
沃土上结出“共享果”
产业之树唯有深植乡村沃土,方能枝繁叶茂,结出惠及千家万户的“共享果”。我县通过盘活资源、创新模式,让乡村成为产业发展的承载地和受益者。
产业如何与乡村深度融合?三班镇奎斗村的千亩果园给出了生动答案。放眼望去,蓝莓压弯枝头,蜜柚挂满山坡。项目负责人洪长春站在观景台上,指向忙碌的人群感慨:“盘活千亩荒地,村集体年收租金80万,两年内村财就破百万了!”这个龙头基地不仅直接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更吸引了多家合作社前来,承包1600亩土地发展蔬果种植。曾经沉寂的山坳,如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荒芜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雷峰镇蕉溪村的观赏鱼基地则如同一块碧玉镶嵌在潺潺溪畔。300个专业鱼缸光影流转,十万尾珍稀鱼种摇曳生姿,令人叹为观止。“一条鱼激活一个产业!”负责人查建川轻触鱼缸,天使鱼群便聚拢而来。基地的成功得益于柔性引才机制引来的上海专家技术支持,产学研平台有效攻克了养殖技术瓶颈。更巧妙的是与当地温泉资源的嫁接——规划中的“温泉鱼民宿”、“亲子垂钓”项目,让产业链条自然、顺畅地向文旅领域延伸,为乡村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乡村是沃土,在创新的浇灌中焕发新生,向内盘活沉睡资源,向外联结千家万户。我县各乡镇、各村立足闲置资产、土地潜能与人力资源,聚焦资源禀赋与发展短板,结合资产盘活、模式创新与利益联结,探索荒地变宝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有效路径,通过引入龙头、培育主体、吸引合作,策划实施联农带农强村项目,以点上示范、片区联动为思路,打造乡村共富样板,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生动实践。
文旅点睛
山水间绘就“共富图”
当坚实的产业基础与焕新的乡村风貌深度融合,文旅产业便成为激活资源、提升价值的点睛之笔,在山水间绘就动人的“共富图”。
在水口镇湖坂片区,岱仙湖的夜晚被如梦似幻的灯光秀点亮。水幕交织着悠扬音乐,引得游客惊叹连连。镇党委书记蔡伟明指着湖畔景象介绍:“装上‘变现齿轮’,国字号IP才真正活起来!”灯光秀带火了“夜经济”,周边餐饮消费上涨15%;森奢岛露营基地盘活了28亩荒地,环湖15家民宿常常一房难求;石牛山景区吸纳了160多位村民就业,月收入超4000元;而“戴云山筑”风格的特色商铺与药膳美食街,让参与经营的村民户均年增收达到6万元。
文旅是春风,为产业与乡村注入灵性与流量,让生态颜值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水口镇的闲置资源也在文旅赋能下焕发新生:旧粮仓摇身变为文创基地,年租金收入超5万元;村集体入股水电站、光伏项目,带动片区各村年收入均突破20万元;“云端销售”平台年销售农特产品产值超百万,有效带动40余户弱势群体稳定增收。
从春美乡石冻王产业链的科技升级,到浔中黑鸡的全链条闭环;从三班镇千亩果园的荒地重生,到雷峰镇观赏鱼产业的“一池春水”;最终汇聚成水口湖坂片区璀璨夺目的夜景——我县的共富实践路径清晰可见:当石冻王游向国际餐桌,当黑鸡飞入预制菜蓝海,当蓝莓园变成亲子乐园,当岱仙湖的灯光照亮村民笑脸……一条以产业为基、以乡村为体、以文旅为翼的山区共富之路,正越走越宽广,在德化山水间谱写出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激昂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