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瓷都德化新闻网 | 德化 今天(周三)  2024年11月27日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报道 >

水利部典型案例|福建省德化县全域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

发布日期:2022-12-01   来源:转载:智能电站   浏览次数:0

 
 
 

水利部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各省积极探索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取得的成效,整理成典型案例汇编。现将福建省典型案例转载如下:


正文


福建省作为小水电大省,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快小水电绿色转型步伐。地处闽江上游的德化县,近几年,深入开展水电站绿色示范建设,积极探索智能化、集约化、物业化管理服务之路,努力打造小水电绿色转型的“德化样板”。


一、基本情况


德化县地处闽江上游,主要河流有闽江流域大樟溪上游的浐溪和涌溪,水能资源丰富,当地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治水办电,开发水电站141座,装机容量约28.7万千瓦,规模居福建省各县前列,年发电量约8亿千瓦时,水电业成为德化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荣膺“中国小水电之乡”。


  随着时间推移,小水电问题逐渐显现。一是单站规模小,1000千瓦以下水电站数量占68.1%,装机容量占16%,现代化水平低;二是开发早,投产运行15年以上占87.9%,大多设施设备老化,缺乏定期、规范的保养;三是地处偏僻,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管理难度大;四是主体多元化,其中民营企业占83.7%,专业化水平偏低,发电效率不高。


二、经验做法


老旧水电何去何从,关键要靠科技引领。德化县通过建立集控平台,运用智能无人控制系统,组建专业化、物业化运维团队,打造政府监管、协会牵头、企业支撑的合作模式,实现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一)“机器换人”,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引导水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安装“小水电智能化无人控制系统”,实现设施设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控制的智能化控制体系,实时数据接入集控中心进行集约化运营,实现运行智能化。


(二)集中控制,大力推进电站集约化运营。县小水电协会牵头与福建力得公司共同组建“德化县小水电集控中心”,打造“一屏观天下、一键全调度、一网控全域”的集控平台。将经过智能化改造且条件成熟的小水电站整体接入,将小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数据、安全生产设备信息也统一接入,实现生态流量与电站运行“一张网”,全县已有34座水电站接入县集控中心运营。


(三)托管服务,探索推进电站物业化管理。发挥集约优势,德化县集控中心为接入电站的生态流量、电站运维提供物业化管理服务。集控中心人员分为监控组、巡检组、维修组,监控组24小时全天候值班监盘,对生态流量、机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线上数字化巡检、远程控制;巡检组定期线下巡检及排障,对油压、冷却水、机组振动、碳刷等进行巡检;维修组负责设备维护、年检及各类大小修工作。提高水电站维保水平,降低事故风险。


 


福建省德化县小水电集控系统


 


福建省德化县小水电集控运维中心



三、工作成效


(一)解决电站用工难问题。经过智能化改造,并实行物业化运营后,大幅降低了用工成本,提升了人员专业素质。如德化县美湖一级、美湖二级两座电站改造前每个电站各需8名员工,仅人员工资一年就约29万元,且存在人员不稳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改造后有了智能化设备与集控平台支持,两座电站仅从原有人员中挑一名专业素质高的员工值守,电站巡检频率从每天一巡检,改造后仅3天一巡检、枯水期7天一巡检,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二)实现生态流量长效监管。集控中心指导水电站实施河流生态改造,安装在线监控装置,落实生态下泄流量,解决下游河段减脱水问题。水电站生态流量通过视频和数据的方式实时采集和上传,并在集控中心大屏上实时展示,出现问题立即向业主及主管部门提示,快速、专业地解决因设备故障而发生的生态流量异常,协助监管部门提升监管效率,纳入平台监管的34座水电站,今年上半年生态下泄流量全部合格。


(三)提升电站安全管理能力。集控中心通过在电站加装烟雾、水浸等智能传感器,预防设备冒烟着火、压力钢管破裂、水轮机漏水等重大安全隐患。通过摄像头、电子围栏、工业电视机等设备,实现视频监控及安防监控,达到主动预警、风险预警、异常报警、主动播报等功能,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运行至今,接入集控中心的电站均未发生安全事故。


(四)实现运维队伍专业化。通过物业化管理,将区域内的现有专业巡检、维修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合规上岗的队伍,提升电站安全和生产效率。对于运维核心安全岗位配置有四组人员,实施“三班倒”24小时监控电站安全,做到能随时处理紧急情况。所有运维人员持证上岗,保障生态下泄及电站安全问题得到专业处理。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是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模式。


(五)提升电站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设备具有的主动感知技术,对周边环境进行主动感知,实现来水量预测、库容预测,在此基础上智能系统会分析不同水位下水门开度的发电效率,找到水轮机高效率区间和最高效率点,并运用基于蜂群算法的物联网技术,引入多机组间的有序竞争机制,在动态协同情况下,实现多机组效能最大化,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综合提升发电效益20%左右。


四、启示


(一)多方共建,健康发展。小水电的绿色发展与现代化提升要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在该县的探索中,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牵头,引入企业进行技术及专业支撑。只有多方合力,才能使行业脱胎换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二)集约运营,激活资源。通过引入现代化数字技术,以集控平台为抓手,将各小水电站不符合运管要求的人员进行分流,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集中使用,并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有效激活专业人员积极性,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


(三)转变思维,提升效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原有的产业结构和运营方式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将被淘汰与抛弃。小水电若不创新模式,引入智能化、集约化、物业化等全新运营方式,果断进行改革提升效率,一些不够生态、不安全且低效的小水电将难以为继,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四)模式复制,整体推广。德化县小水电智能化改造已经初现规模,并且在集约化、物业化的探索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摸索了经验,做出了成果,改善了水资源利用率和河道生态,提升了发电效率,消除了安全隐患。这些探索对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