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瓷都德化新闻网 | 德化 今天(周二)  2024年09月17日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资讯 >

泉州持续擦亮“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

发布日期:2023-07-11   来源:转载: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   浏览次数:517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泉州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


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进程中,勇当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这是泉州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的敢担当、善作为。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围绕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这一泉州城市名片,泉州以跳起摸高的进取意识,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千年古城焕发高质量发展蓬勃活力。



 世遗之城 


这是一座世遗之城。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22处遗产点星罗棋布,涵盖海外贸易经济体系中的管理、生产、运输、交易、消费、服务等核心环节,覆盖从港口经过城市抵达腹地的地理与经济区域空间,共同讲述了一段开放包容、绵长久远的海洋商贸故事。


从历史到当下,“留住原住居民、保留原始业态、守护原味生活”始终是泉州文化遗产保护的追求。泉州坚持活态传承,以“绣花”功夫启动古城整治提升工程,实施历史文化街区和名镇名村保护、古城街巷风貌综合整治提升,在“不伤筋动骨”的微改造中“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金鱼巷微改造工程、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等获全国遗产传承保护奖。


荣誉成效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


2022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施行。


2023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当年度立法计划,目前条例草案已进入审议阶段。


亮点剪影

重磅文化盛会耀动世遗名城


成功申遗,为泉州这座古城带来荣光,也以文为媒、引燃热度,吸引国际性、国家级的重磅文化活动来到这里,在深厚的海丝文化底蕴中携手合作、交流互鉴,共同讲好中国故事、海丝故事。


今年以来,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和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系列活动、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星光闪耀、大咖云集,系列重磅文化盛会在泉举办,擦亮了世遗泉州品牌,也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关键节点,凸显泉州勇于担负使命的作为。


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泉州,感受“世遗之城”的魅力。图为明星赵丽颖体验泉州木偶。(来源:上城士)


电影与文学“双周”盛会
创造两项全国“第一”


今年3月下旬,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和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系列活动(以下简称“双周”)在泉州盛装上演,这是世遗泉州创造性的探索,并在艺术的不同领域间搭建起桥梁。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把编剧真正推上舞台,成立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个创作基地,电影和文学在泉州深度联结、对话,汇聚成一股双向奔赴的强劲动力。


“双周”盛会,主办方精心准备了中国电影编剧论坛、电影文学之夜、“中国影协杯”年度十佳电影剧作推介、“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分享会、海丝泉州·当代文学之夜和 “蓝星诗歌之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众多业界大咖、宾朋和新秀齐聚古城,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与会嘉宾还通过采风进一步了解泉州、喜爱泉州、推介泉州。


“泉州第一次把编剧真正推上舞台,我们永远记住泉州。”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在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闭幕晚会上分享了自己数十年的从影之路。此次来泉,他还以《邓小平小道》编剧的身份走了红地毯。与其他电影盛会不同,中国电影编剧周让幕后编剧担纲领衔。


在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开幕式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创作基地”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蔡崇达出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设立的第一个创作基地,是泉州乃至福建文坛的盛事。“今后将持续邀请文学名家、名刊编辑开办形式多样的文学讲座,选拔、扶持优秀青年作者,推荐发表、出版优秀文学作品,让文学之光与世遗古城、海丝泉州交相辉映。”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


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

在丝路精神下发布国际性倡议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7月3日,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开幕。在为期4天的纪录片大会上,来自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柬埔寨、南非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国内外影视机构负责人、知名导演、专家学者齐聚泉州,探索纪录片创新发展新路径。


大会期间举办了“21世纪海丝十年”纪实影像精品展映、海丝纪实影像系列主题论坛、海丝世遗之夜、中国—非洲纪实影像交流日、中外纪录片项目推介展映等15场活动。分享嘉宾们通过纪录片创作的生动案例,分享了国际传播实践经验和思考,呼吁进一步深化中外纪录片产业的交流合作。


诚如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在开幕式上指出,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相册”,是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了解和友谊的桥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外纪录片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受到参会海外嘉宾的高度赞同。在开幕式上,两届奥斯卡获奖者、英国导演柯文思宣读了《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实影像合作共同倡议》。倡议提出,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将坚定推崇纪录片在增进社会发展、保存历史遗存、彰显人文精神与提升美学素养方面的独有价值,推动多国联合制作,助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海丝泉州戏剧周

南戏时隔数十年大规模展演


4月27日—5月3日,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在泉州成功举行。我市以“南戏”为媒,邀请全国大部分南戏及古老剧种、艺术家齐聚泉州,进行各剧种代表性经典剧目展演和艺术沙龙探讨,是中国戏剧界一次难得的盛宴,也是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一次新尝试。


在为期7天的艺术盛宴中,提线木偶戏、南音、莆仙戏、梨园戏、潮剧、弋阳腔、昆剧、湘剧、柳子戏、赣剧、川剧、粤剧、蒲剧、瓯剧、高甲戏、打城戏等16个南戏及古老剧种、14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及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30多位学术专家参与,举行了42个南戏及古老剧种优秀剧目曲目展演、5场南戏学术及表演艺术主题研讨会与沙龙活动,吸引了近2万名观众戏迷及中外游客观赏,是继1989年南戏学术研讨会后,中国最大规模的南戏展演与研讨活动之一。


“此次展演首次将同一题材的不同剧种进行同台展示,先后开展了‘白兔记’题材、‘琵琶记’题材、‘目连’题材折子戏专场演出,其余参展剧目也均为各剧种代表性传统剧目。市民观众和外地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巨大魅力,通过戏曲领略到了‘闽南戏窝子’泉州迸发出的蓬勃生机和城市热情。”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奋斗之城 


这是一座奋斗之城。


秉承“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海内外“三个900万”泉州人,弘扬“晋江经验”,共同拼出了1.2万亿GDP和2.6万亿工业大盘。目前,泉州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9件、上市企业114家,居全省首位、全国地级市前列。市场活跃的背后,是泉州无数政企良性互动的群像,凝聚成尊商、亲商、安商的发展力量。在最新出炉的省营商环境监测督导结果中,泉州位列全省第二,跻身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5个指标位居全省第一,以数字诠释了泉州人奋斗中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当前,泉州正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勇当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全力以赴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持续掀起激情燃烧、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热潮。


荣誉成效

2022年全省九市一区营商环境监测,泉州位列全省第二,跻身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入围2023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


亮点剪影

决胜招商引资“第一战场”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


今年以来,泉州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大拼经济、大抓发展”的战略性先导工程,作为“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有力抓手,重兵布局、精心谋划,以拼的姿态、闯的劲头,开展专业招商、大员招商、乡贤招商、基金招商、全民招商,通过决战决胜“第一战场”,为泉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1-6月,全市累计签约正式合同项目1168个,投资总额6587.62亿元,超时序进度完成半年招商目标任务。


现存最早的跨海梁氏石桥—洛阳桥与泉州湾跨海大桥同框相映,让人感受到穿越时空一般的震撼。(张九强 摄)


半年三场“大活动”

签约总投资超5000亿元


开年之初,万亿之城泉州就定下全年招商超万亿且超百个20亿元以上项目的目标,并以落地论英雄,明确了“2022年度、2023年度力争签约正式合同项目开工率分别不低于70%、40%”,正式擂响了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出征鼓”。


正月初六,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40个民营企业重大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1782亿元,掀起今年招商引资“开门红”首个热潮。


2月10日,瞄准500强企业,泉州在全省、全市首开先河举办500强企业战略合作专场活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38家500强企业与市、县两级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总投资超2200亿元,按下拼经济、求共赢的“加速键”。


6月15日,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上,陈守仁、李贤义、陈祖昌、吴聪满等重要侨领心系桑梓谋共富,带动陈伟利、李圣泼、李耀升、施伟清、陈德雄等一批侨二代及海内外侨界翘楚来泉合作共赢。活动共签约项目71个,投资总额1195.11亿元,涵盖一、二、三产领域,为泉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大活动”造浓氛围的同时,今年以来,市招商办牵头各县(市、区)及相关市直单位,抢抓春节、清明等“招商黄金期”,策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安商、亲商活动,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组织召开招商座谈及茶话会170余场,举办项目现场签约活动50余场,签约项目300多个、总投资近1800亿元。


此外,市招商办还紧盯粤港澳大湾区丰富资源,于4月6日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泉州乡贤投资考察团来泉考察活动,对接项目286亿元;于4月26日举办“深创投走进泉州”活动,与深创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相关企业代表座谈交流。


精准招商靶向出击

“一把手”挂帅一线抓招商


招商引资就是“闯市场”。今年以来,市招商办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以及各产业小组策划多场次“一把手”走出去招商活动,进一步挖潜拓源,抢占招商先机。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顶格推进,对接深创投、迈瑞生物医疗、比亚迪、华侨城、华为、中移物联网、中国建材集团、南益集团、通达集团、联泰集团等企业,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泉州。


——强化招商干部队伍建设,锚定粤港澳大湾区,我市选派47名干部常驻深圳开展上门招商、驻点招商活动,另外还选派3批干部前往厦门金融部门及深创投跟班学习,并邀请专家为全市招商干部开班授课,助推招商干部以学促用,学用相长。


——精准编制全市招商产业链图谱,为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提升产业能级和促进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落地论英雄,5月10日,组织全市重点招商项目视频连线开竣工活动,127个重点招商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超1500亿元。


 国潮之城 


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当文化自信的风吹进消费领域,国潮自然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民营经济沃土泉州的“新成色”。“国潮品牌”在历史文化名城成型成势,其背后是“国潮泉州”持续创新的动力与能力。以九大千亿产业集群为基石,借东方美学崛起之东风,泉州所生产的每一块砖、每一双鞋、每一件衣、每一把伞、每一颗糖……都在讲述国潮泉州的城市风韵和文化,历史积淀与产业实力。


“国潮泉州”新标签下,泉州企业坚守产品功能创新和文化内涵的主阵地,不断刷新和提升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推动国潮成为大热的经济文化现象,并以昂扬姿态集结“出海”。以“国潮”为名,泉州正书写更广阔的时尚产业空间、更生动的时尚城市形象。


荣誉成效

2022年6月,举重奥运冠军李发彬、羽毛球奥运冠军黄东萍等名人、达人成为首批“泉州优品”推广大使,至今“泉州优品”推广大使已超70人,共同为国潮泉州闪耀助力。


2022年11月,中国城市报、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合授予泉州“国潮品牌之都”称号,泉州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该称号的城市;安踏、达利、九牧等16家泉州企业获得“国潮品牌”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该称号的企业。


2023年6月,泉州城市产业会客厅暨国潮泉州优品展示中心开馆,亮出家底,全面展示泉州的人文历史、产业特色、营商环境。


亮点剪影

全国首个“国潮品牌之都”扬帆出海


新时代下,由中国传统文化、文创IP、大国科技、人工智能等要素构成的国潮,正在向世界输出潮流新思路。国潮作为一种趋势,助推了中国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也塑造了中国品牌的品牌价值。2022年,国潮品牌大会(泉州)暨丝路品牌侨商对接会在泉州隆重举办。作为国潮品牌大会的策源地,泉州被中国城市报、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合授予“国潮品牌之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该称号的城市。泉州孕育了多个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安踏、达利、九牧、特步等16家泉州企业也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潮品牌”荣誉称号的企业,点亮泉州国潮品牌的全新征程。


而在6月中旬举办的泉州市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期间,泉州城市产业会客厅暨国潮泉州优品展示中心开馆,“国潮泉州”优品出海行动正式启动,以“泉州智造”+“侨商力量”的模式,推动泉州国潮优品扬帆出海,在更广阔的市场里实现机遇共享、合作共赢。


国潮泉州优品展示中心内展示的优势产品(刘倩 摄)


国潮汇聚 做大优品市场


“我走过世界很多地方,但几乎没有见到像泉州鞋业产业链这么完善的,这对整个全球产业都非常重要。”在6月底的一场外经贸纺织鞋服产业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圆桌会议上,香港品牌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王伟在参观泉州城市产业会客厅后由衷感叹道。他表示,国外不少私企做研发、科创、培训学校等,或许能在某一两个单点上做得很好,但跟泉州政府引导做的整体项目的呈现效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国潮汇聚的泉州集中力量打造“国潮泉州”的区域品牌,做大“泉州优品”市场。事实上,刚开馆半个月的泉州城市产业会客厅,几乎每天都在吸引着一拨又一拨像王伟这样的国内外客商、交流者。作为泉州产业历史与现状、优势与未来的集中展示“窗口”,占地近1.5万平方米的泉州城市产业会客厅设置了泉州产业赋能中心、设计师潮牌空间、国潮泉州创新发布中心、国潮泉州优品展示中心四大展馆。这里聚合了城市“产业、文化、艺术、体验、社交”等要素,汇聚了安踏、七匹狼等200多家本地知名企业和1500余种产品,向海内外客商全面展示泉州的人文历史、产业特色、营商优势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泉州优品”。


国潮“出海” 花开全球各地


国潮出海,同样为泉州品牌带来勃勃生机。


今年4月,由泉州市政府组织的“国潮泉州品牌香江行”活动带领着175家泉州企业前往香港,推动“国潮泉州”借船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在香港落地举办服装产业国际合作对接会和泉州国潮品牌企业优品发布会;带领企业参加香港礼品及赠品展等7场展会,组成疫情后最大规模的“泉州优品”展团;在香港设置线上线下公共展示平台;参访团密集走访拜会主要客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活动为泉州企业创造了大量合作对接的商机。品牌之都泉州通过高度繁荣的国际港口香港,再次深度链接全球市场,引领国潮品牌走向世界。


加大力度“走出去”,设立线下平台与载体,开展国际产销合作,让泉州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今年以来,泉州在世界各地落地泉州优品海外展销中心——设立中国泉州纺织服装优品出海(泰国)展销中心、菲律宾晋江建材家居展销中心、菲律宾晋江产业合作园、阿联酋福建南安建材展销中心……全方位促进泉州优品出海。


随着泉州优品展销中心、品牌性展会在海外陆续落地,越来越多的泉州符号、泉州形象、泉州品牌通过展销中心、品牌展会向全球消费者开放展示,助力“国潮泉州”享誉世界、“国潮品牌”广销全球。


 烟火之城 


近年来,叠加“世遗效应”和“City Walk”旅游方式走红,这座烟火之城一次次被推上流量风口。今年“五一”假期,我市旅游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305.85万人次,同比增长95.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2.9%;实现旅游收入21.50亿元,同比增长11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1.3%。端午节假期,全市22个世界遗产点共接待游客23.7万人次,同比增长117.2%。


烟火味是“食在泉州”。从集山珍、海味于一席的“宋元海丝宴”中品味宋元闽人的风雅食趣,感受山海交融、中西合璧的美食文化中蕴含的海洋印记。烟火气是泉州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是新城、新农村产业、城市、人民美好品质生活互促共融,更是源源不断的商气、人气。


舌尖带动脚尖,烟火吸引人气。这座宝藏城市进入大众旅游目的地——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古城西街东段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五店市传统街区、领秀天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荣誉成效

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发布2023中国地级市品牌评价综合影响力指数,泉州在全国百强名单中排名第六,全省第一。


获评2022最佳文旅融合之城、2022年十大出圈小城、2022国庆黄金周全国十大“本地游新锐目的地”榜首。


上榜“十大旅游向往之城”、携程夏季旅行趋势榜“人文历史主题榜”。


亮点剪影

全省唯一上榜中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


“它是一座小城,却像海一样宽广;它阅尽繁华,却远离浮华。海上丝路,联通世界,这里是泉州。”5月初,“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系列榜单揭晓,泉州上榜“十大旅游向往之城”。权威性的榜单侧重于评估城市的旅游市场吸引力和美誉度,代表了当下中国最火热旅游目的地和打卡地,是泉州城市品牌“立起来”的又一成果。


作为福建省唯一上榜的“旅游向往之城”,泉州的底气是什么?或许,通过从官方到民间一次次精心发力的“文旅商”深度融合探索中可一窥究竟。


泉州古城街巷游人如织,满是烟火气。(张九强 摄)


“吸睛”又“吸金”

文化活动带动文旅经济


这是一场全民、全域身体力行推介泉州城市的生动实践。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也让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标签更加深入人心,吸引天南海北游客纷至沓来,既“吸睛”又“吸金”。


官方主导策划新活动、引流不断——


蟳埔女民俗文化在赵丽颖、毛晓彤等明星效应带动下火爆“出圈”,游客络绎不绝,争相体验“海的女儿”。惠安女、小娘惹体验文化也成为潮流,五湖四海游客专程前来体验。“城南庙会 妙会鲤城”城南庙会活动在泉州天后宫、德济门遗址广场精彩上演,再现宋元社戏景象。“五一”三天吸引了近15万人次打卡,涵盖了美食、文创、非遗、伴手礼等,“一站式”满足市民游客吃喝玩乐的需求,还有高甲戏、火鼎公婆、五祖拳、五枚花拳、刣狮、螳螂拳、南音等非遗演出,既“叫好”又“叫座”。石狮市举办十七届的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已经成为特色文化品牌,端午节还登上央视。活动中,“王爷船”巡海仪式、海上泼水、海上捉鸭、攻炮城、龙舟邀请赛等活动,令市民游客目不暇接,拍手称赞。“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共有18个艺术院团与院校参与,30多个经典传统剧目亮相,为市民游客奉上文艺大餐。泉州市五大国有文艺院团联合文旅集团、鲤城区政府等推出99场“古城常态化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集中展现精品戏剧艺术,绽放“闽南戏窝子”的独特风采,带动文化消费。


民间自发热情高涨、频频出圈——


在新晋网红“七番天台”,近日已举办了两场“雪域之声”演唱会,弟规、次仁拉吉、丁增、拉旺南加等4位来自那曲的歌手在东西塔背景的天台表演,唱响独具特色的雪域之声。除了主题演出,还有接地气的文化展览“火天大有·七番文化艺术复合展”,包括书画、雕塑、影像、环保装置、植物装置、非遗等,展现“最闽南”的生活。


各种特色活动加持,“妈祖天香”巡境民俗活动上演万人空巷,汇成“移动的花海”。第二届新加坡娘惹文化季,则让南洋文化和生活习俗再现,市民游客可以在梧林传统村落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


“五一”期间,西街101文化空间举办“古城时光机”影像展,西街肃清门广场举行润物市集,老君文创馆及欧阳书院等开展文创集市、汉服集市、汽车后备厢集市等主题性集市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体验业态。


“古早味”融入“新业态”

在保护中发展传承


作为世遗城市,文化遗产是泉州最具吸引力的“宝藏”资源。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泉州不断探索,也让烟火之城更具文化厚重感。


“古早味”融入“新业态”,让老建筑焕发生命力与活力。泉州1915洋楼“洲紫新筑”重生后成为“缓·慢”艺术空间,老房子被赋予新的业态,在洋楼里可以喝咖啡、看艺术展,沉浸式体验老洋楼的魅力。奉圣巷6—8号摇身一变成了复合咖啡空间,在空间里漫步仿佛穿越时光;金鱼巷的老房子变成了咖啡厅、餐厅、文创店……在古城,闽南特色古厝、南洋风情洋楼、民国老别墅并没有荒废闲置,而是在“古为今用”中重新获得更高价值,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这也是“原汁原味”烟火气息的关键。


注重整体性保护,泉州不遗余力。争取国家、省上文物专项资金7000余万元,实施一批国家、省级、市级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工程,推进府文庙西书斋、安平桥保护修缮以及顺济桥遗址保护一期工程抢险加固。同时启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监测方案编制,鲤城区实施省级文物保险服务项目试点。


保护工作,考古先行。我市举办泉州市文物保护利用和安全管理培训班,联合省考古院、市考古所成立永春考古工作站。推进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工作计划、青阳下草铺冶铁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完成南外宗正司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方案。


传统与时尚融合,打造符合当下审美的“爆款”,泉州从未停止探索。“为了让文化遗产深入人心,也让文物品牌走进大众视野,我们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策划推出‘刺桐海海生活市集’‘探泉究·遇见宋式美好生活’‘博物馆之夜’等34场临时展览、161场社教研学活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海交馆通过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海交馆《重返光明之城》系列短视频入围‘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入选2023年度全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成功举办‘天下云长——关公文化展’‘丝路寻珍——泉州海洋考古文物展’等10余个展示交流活动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