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瓷都德化新闻网 | 德化 今天(周五)  2024年07月05日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资讯 >

迟福林:改革开放,正在进行的历史

发布日期:2023-11-02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123

近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新华网思客共同主办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与新任务”——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研讨会在海南海口举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出席并发表演讲,他表示目前改革的国际环境、动力、主要路径、面对的主体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将历史学习融入政治教育中,融入现代史的教学中,把改革开放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教会青年人看改革开放历史的大方向、看未来的影响,从而将推进改革内化为自觉的责任。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出席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过去45年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关系。改革开放是一部正在进行的历史,改革远没有结束,改革开放仍将深刻持续影响中国的未来。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

  今年,我受邀到北京、东北、湖北的几所高校作改革开放史讲座。当说到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吃发了霉的花生米,有学生感到诧异。当我问为什么我们那个年代吃不上花生米时,只有一位同学回答,高度指令性计划经济条件下,花生等农副产品的种植受到严格的限制。

  有部分年轻人不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生下来就很好,为什么还要改革?”但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第一,知道改革从哪里来,才能更好把握改革到哪里去。第二,改革远未完成,改革并未结束。第三,改革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

  回答全面深化改革时代之问

  首先,认识改革发生的重要变化。改革的国际环境发生变化,未来20-30年是大国格局、大国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时期。国际环境变化对改革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可以保持未来10-15年4.5%-5.5%的增长。比如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转型升级。如果这一点做好了,我们能够在未来的10-15年保持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在这一前提下,中国就会在经济实力上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依然是决定中国未来前景的关键抉择。但是,关键取决于大家在这方面能不能够形成共识。

  改革的动力发生变化。过去改革是逼出来的,而今天的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青年的需求,都是改革的动力,这一动力还远未释放出来。

  改革的主要路径发生变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只有推进高水平开放,只有以制度型开放推动制度性变革,只有与国际高水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才能倒逼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因此,主动开放、单边开放是大国的战略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是最大发展、最大改革、最大安全。

  其次,改革面对新的青年主体

  今天,改革面对的是新的青年主体。当代青年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有新的坐标系、新的期望值,对改革的期待也“水涨船高”。有青年人说,“相较于上一辈人,我们从小就生活环境很好,为什么还要改?”改革如何面对新的青年主体,是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之问。

  第三,人民是改革的实践主体

  过去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民是改革的实践主体,是推动改革创造的主体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调动各方面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增强人民对改革的获得感,仍然是一篇深化改革的大文章。

  一代人的责任:客观介绍改革开放史

  客观学习改革史才能培养改革自信;有了改革自信才能自觉推动改革、参与改革。我们这一代人总讲一句话,“有国才有家”。今天,如何将现代青年的爱国精神与改革相融合,从而培养青年人的“家国情怀”和改革自觉,是需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客观介绍改革开放史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将历史学习融入政治教育中,融入现代史的教学中,不是死记硬背,不是刻板地学,而是把改革开放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而是教会青年人看改革开放历史的大方向、看未来的影响,从而将推进改革内化为自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