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化陶瓷相继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场馆,26日,作为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在法国里昂举行——
德化瓷:与世界对话的文化使者
核心提示
9月26日,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法国里昂召开。作为论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于当天在里昂汇流博物馆举行。德化陶瓷艺术家黄永星作品《何朝宗》获得优秀奖,林建全等17位德化陶瓷艺术家分别获汇流奖、传承奖、支持奖等,部分获奖的国外陶瓷艺术家作品是在德化创作的。
德化陶瓷继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场馆后,再次备受世界瞩目,“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的陶瓷业又一轮发展引发关注。
在“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下,德化陶瓷借助中法文化论坛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进一步向全球展示德化风采,发挥陶瓷在中国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纽带作用。
□本报记者 许文龙 通讯员 王双季 陈文才 叶志向
金奖获得者蒋颜泽的作品《残山剩水》(蒋颜泽 供图)
苏献忠的参展作品《得趣》和《福在眼前》(梁双升 摄)
德化“中国白”闪耀法国
26日,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在法国里昂召开,泉州与西安、广州等城市作为我国城市代表参会交流。“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于当日在里昂汇流博物馆举行,泉州市政协主席陈灿辉、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以及泉州艺术家、企业家代表和法国福建商会、乡贤、留学生代表共100多人参加。颁奖仪式由中法文化论坛法方秘书长胡欣主持。
此次大奖赛于今年年初正式启动,共有来自国内和美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新加坡等地的241位艺术家、600多件作品参加比赛,其中国外艺术家80人,国内艺术家161人,活动在国际上取得了热烈反响。大奖赛评选委员会由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国际主管热拉尔迪娜·勒南,法国赛尔弗国家陶瓷艺术中心主任罗曼·萨尔法蒂,哈佛大学陶瓷中心项目负责人、中国当代陶艺家赵梦,清华美院陶瓷系主任白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吕品昌等共同组成。
大奖赛评审团特别选拔了18位参赛的中外艺术家前往德化进行驻地创作,他们与当地艺术家互相启发创作灵感、切磋陶瓷制作技艺,共同完成了一批当代陶艺的精彩作品,成为古老的“中国白”烧制技艺和现代陶瓷艺术的完美融合。经过4个月的提名与选拔后,共有67件(套)作品入围大奖赛,部分入围作品于这次中法文化论坛期间在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展出。
在颁奖仪式上,有11位艺术家荣获大赛作品奖,分别为金奖1位,银奖2位,铜奖3位和优秀奖5位,总奖金22万欧元。其中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副教授、设计学博士蒋颜泽设计创作的《残山剩水》摘得金奖,此前在德化创作历时3个多月的美国艺术家马克·路佛德作品《精神2》获得银奖,德化本地艺术家黄永星作品《何朝宗》获得优秀奖。大赛还特别设置了“汇流奖”“传承奖”与“支持奖”,专门鼓励中外艺术家合作创作、对陶瓷技艺的传承以及表彰单位、个人对大奖赛的支持,德化当地17位艺术家及两个单位分获这三个奖项。
获得大奖赛银奖的作品《精神2》 (梁双升 摄)
黄永星的作品《何朝宗》获得优秀奖(梁双升 摄)
多元化陶瓷成为“文化名片”
德化陶瓷以“白”见长,因“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享誉世界。
在此次大奖赛中,一批以德化白瓷为材料,以德化传统烧制技艺制作的当代艺术品脱颖而出。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艺术家的作品展现出了不同风格,让德化陶瓷从业者耳目一新。梁玉华表示,该大奖赛有助于德化对陶瓷工艺的不断拓展,推动德化陶瓷与国际艺术、文化创意、时尚潮流全面接轨,重塑德化在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把德化陶瓷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为“一带一路”文明对话增光添彩。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德化县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明良则认为,通过这次大奖赛,大家开阔了眼界,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世界潮流,大奖赛为德化陶瓷艺术走向多元化起到引领作用。
“宋元时期,德化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直接推动了世界著名的迈森瓷器制造厂的诞生,开启了欧洲长达300年的仿制史,给欧洲乃至世界陶瓷业带来了深远影响,扮演着‘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颁奖仪式上,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文昌说,如今每年都有来自全球各地无数的贸易商、设计师、艺术家到德化进行与陶瓷相关的学习、创作、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德化的陶瓷文化。德化作为“世界陶瓷之都”,将会声名远扬,成为中国另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右)为陈明良颁发支持奖 (张明贵 摄)
获得大奖赛银奖的美国艺术家马克·路佛德的作品是在德化创作的 (徐福榜 摄)
千年窑火融入现代灵感
据悉,在首届中法文化论坛中,德化陶瓷艺术展受到各方好评,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应运而生,这也掀开了德化与国际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互动的崭新序幕。
今年2月,以“一带一路,共融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在德化县启动,引起了世界陶瓷艺术界的关注。来自中法的研究专家、学者、艺术家、工艺大师相聚德化,参观德化“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德化三班梅岭古窑址、有400年历史的月记窑,深入考察了解德化窑烧制过程、历史、人文等特色,畅谈陶瓷艺术的创作及发展,悠久的制瓷历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让人心醉。
“德化陶瓷给人的感觉很诗意,它是能透光的,很美。”卡特琳·舍维约这样评价德化白瓷。“在这里可以看到古老的陶瓷艺术传承至今,历经千年窑火不熄。罗丹博物馆收藏了不少古代德化的陶瓷。”在探访德化月记窑的过程中,她对德化陶瓷的技艺能够传承千年至今,表示非常惊奇。
罗曼·萨尔法蒂认为,在18世纪,法国从中国瓷器制造中获取了许多灵感,这次活动加强了两国之间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将陶瓷艺术家安排在陶瓷原产地或博物馆开展驻地创作的理念,为的就是让创造力和灵感迸发,也为了让公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今日的创造就是明日的遗产,因此,我认为艺术家的参与非常重要,也让我们更好地意识到前人所留下的遗产的价值所在。他表示,“德化陶瓷工艺者们高超的技术水平,是几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成果,而这些在西方大多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用的工艺手法更加现代和工业化。德化拥有极其宝贵的遗产,一定要好好保护。”
中国当代陶艺家赵梦对“中国白”这一材料给予了很高评价,认可了“中国白”的国际价值,他说:“随着时间的变化和人类对艺术境界的感悟,‘中国白’神秘、自然、朴拙的美,依然堪称‘极致’二字。这种缘于哲学思想境界的东方美学至今深刻影响着全世界各国的陶瓷艺术。”
大奖赛颁奖典礼现场(蒋颜泽 摄)
“中国白”国际化属性高
据悉,“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作为国际奖项,旨在从世界范围内甄选出采用白瓷为主要原料创作的,具有创意的当代艺术家及陶瓷作品。此项大赛,不仅有助于宣传德化历史悠久的白瓷文化及传统白瓷制作工艺,并且通过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实现德化白瓷从传统向现代陶艺的转型,进一步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激活公众对于陶瓷艺术的兴趣、为陶瓷艺术创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吕品昌对“中国白”项目的国际化属性表示肯定,他认为:“‘中国白’国际陶艺大奖赛及驻场艺术项目是一项高度国际化的学术平台,对引领国际陶艺的发展,促进东西方陶瓷文化的交流作用不可替代。”
与国际艺术家的交流,有助于德化对陶瓷工艺的不断拓展,让德化陶瓷在世界艺术史上开始新的篇章,也让陶瓷国际市场认可德化白瓷,从而搭建起一条德化与世界级博物馆、艺术馆和美术馆沟通的桥梁,将德化艺术家推广至世界舞台。白明认可“中国白”项目为德化白瓷带来的拓展意义,他表示:“‘中国白’国际陶艺大奖赛就是要将这种‘古老’的材料青春化,熟悉的审美陌生化,固有的认识多样化,使‘中国白’这棵千年大树生出新叶,长成新枝,结成新果,成为一片新林。”
“中国是瓷器大国,法国瓷器工业主要集中在利摩日地区,这是文明之间的对话。虽然两国之间制作陶瓷所用的工艺不同,但材料相同,都是在泥土的塑造中传递精神信息,这也是当今两国共享的艺术创造。我们很高兴有这种相互接近、共通的想法。”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是细腻、新颖、精妙的艺术创作,法国的瓷器工业希望能与中国有更多合作。
胡欣表示:“对于德化传统技艺的延续和创新,‘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只是第一步,接下去将请来著名的陶瓷艺术大师、设计师、艺评人、拍卖行等,给德化带来新鲜的元素,帮助传统创新,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让他们成为德化的使者,把德化的传统、技艺、悠久的历史传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