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寄托,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保护未成年人,让孩子们安全、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一、强制报告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能有效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020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这一制度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对未成年人不受非法侵害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 强制报告 ★ 二、学法守法 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庭和学校要树立正确地引导方向。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必须明确和履行好各项家庭监护职责,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风传承有利于树立孩子健全的人格。学校必须从“教书育人”方面落实教育职责,从“安全保障”方面强化校园安全的保障机制,确保学有所学,学有所乐。 社会上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大背景大环境,全社会应当关心爱护未成年人,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必须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发动更多力量,构筑起无死角的未成年人保护网。 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机制。有关部门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法定职责,必须落实好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校园安全,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方面职责,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改善,与时俱进。 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为契机,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