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郊的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一辆满载肉牛的大货车缓缓驶出,在驶上几公里外的福银高速公路后,向2000多公里外的福建省德化县进发。
今年4月中旬以来,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面向德化县售牛4单,共计146头,价值386万元。“他们购牛前付一部分订金,过秤时现结牛款。”养殖园区理事长任军表示,来自德化县的购牛商们很有经济实力,成为“红德牛”的好买主。
这批牛被命名为“红德牛”,是因为闽宁协作机缘。“‘红德牛’寓意着红寺堡与德化两地的合作,也和‘弘德’谐音,契合肉牛产地弘德村。”马金鑫这样解释。
去年6月,红寺堡区干部马金鑫赴德化县挂职,负责协调两县区对口协作事宜。期间,他发现当地市场牛肉消费需求旺盛,但本地却并不出产肉牛,只能从外地进牛,但牛肉质量欠佳。与此同时,红寺堡区优质肉牛却缺乏稳定的大宗销售渠道。
在红寺堡区,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肉牛存栏数量最大,高峰时达3700头。伴随着二期项目的竣工,一次性养殖肉牛7000头左右,年累计出栏1万头。但由于缺乏长期合作的大宗买家,园区肉牛只能被零零散散收购,麻烦不说,还常被牛贩子联手压价。德化县有30万常住人口,以及2000余家城镇餐饮店。除了本地市场,德化县的牛肉销售渠道还能辐射到三明市、永春县、尤溪县、大田县等周边县市,“红德牛肉”销售潜力巨大。
于是,马金鑫便当起了两地肉牛产业联姻的“红娘”,并最终在今年4月中旬促成第一单“红德牛”生意,就是从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进的牛。
这批“红德牛”被贩到德化县,屠宰后在当地10余家店铺销售。大西北鲜牛肉美味营养,很快就打响了市场知名度。德化县牛肉经销商叶振瑞曾多次来红寺堡收购“红德牛”,他分析“红德牛肉”广受欢迎的原因时说,除了通风干燥、光照丰富等绝佳的养殖环境因素外,还在于营养丰富的饲草(料)配方,里面有青贮、稻草、压片玉米等十余种配料。说着,他拿出一份“红德牛肉”检验报告,色泽、弹性、煮沸后肉汤等26项指标全部合格,成为这种大西北牛肉“傲视”德化县市场的“杀手锏”。
日前,红寺堡区已与德化县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主要由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提供牛源,倘若供应不足,则由来自弘德村等附近乡村的个体养牛户“替补”。预计,双方达成稳定供货关系后,每天为德化县出栏“红德牛”15头上下,年销售额过亿元。
任军告诉记者,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采用的是股份制,共有520户当地村民入股,今年养殖规模扩大及寻得福建省大宗买家后,入股村民户均分红将达到三四万元,比过去翻一番。
在这个牛年里,闽宁携手的“红德牛”正在变得越来越牛气。(宁夏日报记者 杜晓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