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瓷都德化新闻网 | 德化 今天(周三)  2024年11月27日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世界陶瓷之都
全国文明县城
中国最佳旅游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资讯 >

泉州在全国首创生态连绵带建设:山水田园入城来 生态红利全民享

发布日期:2021-10-06   来源:泉州晚报   浏览次数:0

图片


生态环境治理好了,

高质量发展更有后劲。

2017年年底,

我市在全国首创生态连绵带建设,

提出按照“山为骨、水为脉,

林田湖草为肌体”的思路,

串起城市山水,

倾力建设山水田园城市。

↓↓↓↓↓

图片

昔日“地瓜村”,今日“鱼米乡”。(资料图片 陈起拓/摄)


图片

喜迎党代会·泉州这五年


图片

      创新,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近年来,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GDP总量连续22年居全省第一,去年更是迈入全国GDP“万亿俱乐部”。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立足现有优质自然资源,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连绵带的构想,构建三级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一级是生态屏障区,由若干郊野公园构成,满足群众一月一次的使用需求;二级是生态廊道区,由十个廊道构成,满足群众一周一次的使用需求;三级是生态体验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满足群众一天一次的日常需求。


图片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生态连绵带项目已初具规模,环泉州湾区域22个生态连绵带示范项目有序铺开,主要生态廊道逐步贯通,山线和水线形成完整闭合圈,中心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覆盖率达到70%,人们更亲山近水,乐享绿色生态福利。


图片

     以峡谷旅游路为主线的山海风光生态廊道区,是石狮生态连绵带总体规划“一环、两核、三廊”的生态空间结构中的“三廊”之一,已成为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点”。(资料图片 李荣鑫/摄)


      治理,让人与自然更和谐。在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抬头可见蓝天白云,低头可见碧水清波,目之所及是近5000亩农田、湖面、鱼塘、湿地和防风林汇聚成的“一廊、四区、九景”生态廊道。在石狮环湾生态公园,信步其中,湿地、滩涂、成片农作物景观一一入眼来。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着好山好水好风光,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以晋江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为例,该项目结合农事生产、乡村习俗及农村“三块地”改革等,每亩农田每年给予农民部分补助,并引导农民探索农业规模化发展之路。

图片

党员看变化


图片


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空间规划与测绘管理科科长蔡东:

品质提升 推进“两江一带”生态水系建设




图片

      8月中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亮相石狮湿地公园;去年白鹤首现泉州,打破“鹤不入闽”历史;红隼、黑翅鸢、鹰雕、黄嘴白鹭等近百种珍稀鸟类来“做客”;白海豚多次重返泉州湾……这些,都印证着我市生态及湿地环境的持续向好。


图片

    8月中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亮相石狮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作为推进生态连绵带项目建设的具体执行人员之一,中共党员、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与测绘管理科科长蔡东说,这些年在开展生态连绵带项目调研时,经常能感受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惬意,每次都激动不已。


     惬意背后,是不断的创新摸索。他坦言,生态连绵带建设尚无先例可遵循,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2017年年底,生态连绵带项目分三个维度推进,一是先做试点,从“居民常走”水线山线做起;二是面上铺开,打造东西两个城市展示面;三是全域推进,构筑环泉州湾“一湾一环十廊”生态廊道。庆幸的是,路子走出来了——实施过程中,全市遵循“一盘棋”思路,逐步铺开、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全域生命共同体——着重打造主城区、晋江、洛阳江、百崎湖等生态连绵带示范性项目,逐步形成了以“一湾一环十廊”为骨架的蓝绿交织、疏密有度、山城海共融的城市空间格局。


     五年来,通过生态连绵带建设,泉州的景观品质打了一个“翻身仗”。蔡东说,接下来,我市将推进“两江一带”(晋江、洛阳江、市域海岸带)生态水系建设,打造山水田园城市,让泉州的“母亲河”更可亲可及,让“山、海、江、城”有机融合。


泉州市建材中心党支部

书记、主任杜智谋:

生态恢复 晋江下游再现芳草萋萋




图片

      泉州市建材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杜智谋多少次梦回儿时,或在晋江江畔流连,或静坐看着映入眼帘的一大片芳草绿洲,或与同学们烤地瓜、挖蚯蚓、捉鱼虾。


      这样的场景,是上个世纪80年代老泉州人的共同记忆。后来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边坡塌方、杂草丛生、枯枝烂叶、违章搭盖、休闲设施破烂。对此,2013年,泉州试点启动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一期)(后命名为北滨江公园)。那一年,杜智谋兼任北滨江公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参与筹备项目的整治建设。“试点整治时,完成了18公里亲水慢道、北峰园、田安园、滨海园的建设。”他说,2016年全面铺开,将山、水、林、湖、田、草等自然资源串点成线,设立了“五区十园”,“到2020年年初,此项目实现华丽大转身,再现芳草萋萋”。


      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一期),也称“水线”,是泉州生态连绵带的一个成果。如今,公园内有2000亩原生树木,都市野趣浓,生态宜人,宛若天然氧吧,有儿童乐园、戏曲文化、闽南古建、湿地景观等功能空间,每天清晨或傍晚,前来健身休闲的人很多。


图片

     北滨江公园汀洲园 (资料图片 陈起拓/摄)


     北滨江公园,从脏乱差到洁净美,杜智谋全程参与其中。他告诉记者,公园修复了生态,也修补了城市记忆,再现了海丝文化。这还得从2013年的整治说起,当时他们对公园进行勘探,摸底出笋江月色、三洲芳草两处泉州“古八景”和1处国家级文保、3处省级文保、3处市级文保。“这些都是泉州的宝贝啊,不能弃之不顾!”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北滨江公园修复了江口码头及多个海丝古渡,保留了沿线的境主公、渡头公等铺境文化,设置海丝航海图、古城变迁史地雕,再现了700米长的北宋古驿道,打造了笋江园戏曲画轴和展示2000余年历史的“千年刺桐赋”铜雕墙等。在节假日或夜间,他经常穿上志愿者红马甲,应邀进场开展研学、讲解、考察等活动。


图片

     北滨江公园绿意盎然(资料图片


     如今,北滨江公园成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滨江绿廊,也成为识得到人文历史、讲得好泉州故事的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