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2年01月17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化“印”记

新闻作者:胡克  发布时间:2022-01-17  查看次数:2113次  

狮纽德化瓷印章 作者供图.jpg

狮纽德化瓷印章 作者供图

◎ 胡克

在德化,很多陶瓷作品都会加盖印章,印章不仅仅是制作者的款识,也是出产地的特殊印记。更有意思的是,在德化,有一种陶瓷材质的印章,以一种独立的文化载体出现在世人面前。

陶瓷印的起源很早,其最初形式甚至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陶拍,先秦两汉的陶制品上的花纹、文字,以及随后的封泥、瓦当等,都是陶瓷印的老祖宗。

印章在春秋战国时期,玺、印是一物。秦始皇后,只有皇帝印才可称“玺”;官吏及一般人的印章称“印”,就用途上有官印和私印之分,就材质的不同,又可分为金、银、铜、铁、玉、牙、角、石等类印章。而陶瓷印章,顾名思义是以陶瓷为材质的印章。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印章早在商代就已出现,至战国形成了首次高峰,秦汉持续发展,后历唐宋的数百年低迷,于元朝再次抬头,至明清,已显现了夺目的辉煌。在这数千年间,印章由实用而逐渐艺术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

唐宋是制瓷业的繁荣时期,陶瓷印章在这段时期曾相伴而生。明清之后,篆刻家们基本上被新兴原材料叶腊石给迷住了,陶瓷印也因此如古董一度被人们束之高阁。

陶瓷印章相对于以天然石材(如: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为载体的传统中国印章,则是继承了大中华举世闻名的古老瓷器艺术,以瓷土为原料,完全人工制作而成的印章纽体及其独特治印方法,让陶瓷印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印章的一种,也是现代印章的一流派。

虽然陶瓷印在吸引力和影响力均盘桓在主流之外,但是非主流不等于没内容,非主流的陶瓷印也非等闲之辈。

资料显示,在明代,福建德化瓷器进入西欧后,受到西欧各国的热烈欢迎,成为帝王、宫廷和贵族们所搜集的艺术品。

继英国、法国、瑞典等地发现德化古瓷后,在爱尔兰的都柏林、贝尔法斯特和阿尼克古城堡遗址等地又相继发现了70多枚明代德化窑生产的白釉瓷印章。这些印章有的猴纽、有的狮纽,别具一格。

最早在爱尔兰发现的德化瓷印章是1780年一位叫芝特拉思的割草人在乡下泥塘边发现的。在1820-1845年期间,德化瓷印章在爱尔兰有大量的发现,其中有10多枚为贝尔法斯特北爱尔兰博物馆和都柏林国家博物馆所珍藏。

1992年3月份,加拿大考古专家斯科特·福斯特到德化进行古陶瓷史迹参观考察,并赠送了由他撰写的有关爱尔兰发现的德化窑瓷印章的资料。 根据斯科特·福斯特先生提供的63枚篆体印章辨认,这些德化窑瓷印章,属于姓名款的有“朱钰之印”“林芬欧印”“李中束印”“朱容中人”;属于抒情写意款的有“吟风弄月”“月色可人”“山高水长”“水天一色”“一枝丹桂”“一片冰心”“江上浦风”“文成五彩”“寸心千里”“夜月”“水长”“春泉”“友竹”等;属于成语款的有“水落石出”“推己及人”;表达个人志向的有“交天下士”“志同天地”“存心”;还有一些带“封”字款的,如“水封”“堇封”“护封”等。

坎顿伦敦传教学会的詹姆斯·雷杰在1863年的一本书中提道:德化瓷印章“始于宋代,明代风行一时”,这类篆体带“封”字款的印章不是姓名,而是用于通信的“水封”或包裹“密封”的印记。此外还有一些单字款如“颂”“氵取”和一些文字尚辨认不清的瓷印章。

爱尔兰发现的德化瓷印章字款的制作,有的是单个刻印,有些则有模印。如爱尔兰出土的“志同天地”瓷印章与德化祖龙宫瓷印章“志同天地”一模一样,这为爱尔兰出土的瓷印章找到了生产的窑口。德化瓷印章在爱尔兰的发现,是中西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对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和贸易有着重要的价值。

笔者曾在欧洲游历,尤其是在荷兰看到德化白瓷,顿时心生感慨。“世人只知何朝宗,渡海观音有盛名。不知其人名何来,根植德化土壤中。”

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观察并挖掘德化曾经在丝绸之路留下的印记,今天我们可以说,德化陶瓷印章在丝绸之路上盖下的一个个印戳格外鲜艳美丽,甚至是中华陶瓷史上的一颗袖珍的明珠。

一印虽小,诚信天下。千年德化,印记中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