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2年09月26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梦里的村庄

新闻作者:郑桂云  发布时间:2022-09-26  查看次数:643次  

大坂,一座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村落,于我而言,她是我走过万水千山后唯一留下的风景,她是我逃避尘世喧嚣,远离纷争的心灵居所。

    这一次,我又回来了。瞧,大坂她高耸入云的肩膀挺得笔直,粉黛色的容颜焕发着光彩,她在暮色中满目期盼地等着我回来。

   开着小车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小心翼翼地前行,眼前风光旖旎,宛如一幅沉静的水墨画。远处是熟悉的村庄,一座连着一座,黑瓦白墙,流淌着古色古香的气息,中间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麦田。近处一看,你会瞧见那金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晃,古树斑驳的树影一道道落在马路中央。时不时还能听到狗吠声,一声比一声热烈,一声比一声高昂。最美莫过于天边那晚霞,朵朵流动的灿烂云锦悄悄隐退到山的背脊,只悄悄露出一个小小的脑袋,可它光芒四射,照得你睁不开眼。那金线一条条洒落田野,染红了整片田野,顿时绿油油的田野变成了金灿灿的。风中隐隐约约还传来花儿的清香,仿佛是远处渺茫的歌声似的,令人沉醉。

    感谢你,我心中的故乡,每次回来,你都美得不可收拾,让我的视线片刻不敢转移……

    一路前往,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湖兴堂。在这里我遇见了路过的大伯母,她说这是郑信贵的故居。我回家乡多次,第一次知道这里还有郑信贵的故居,不禁心生好奇,准备好好探索一番。

    走过石阶,眼前是一座茅草房,我望着这座熟悉又破旧的茅草房,开启了一段历史之旅。原来湖兴堂始建于清末,1932年,在共产党谋划下翻建的,集民居和军事为一体,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有3500平方米,设置有枪楼、暗房、地窖,对当年革命斗争中保护革命同志和反击敌人有重大作用。而郑信贵当时是德化接触革命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第一人,1926年冬入党,成为德化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燃起了德化早起的革命星火。当年,郑信贵在大坂开展地下革命活动,集会大多在湖兴堂秘密举行。在时局动荡的国民统治时期,他不怕危险,带着很多革命战士为了抗租抗税,解决人民穷困的问题,积极投身战斗,倾尽所有掩护革命人士,给他们提供住宿和膳食,因为操劳过度,于1949年得了肺病去世。

    话说儿时我与湖兴堂也存在着一段清晰的记忆。记得上小学,有一天下午,村里传得沸沸扬扬,说有人要给我们小孩子打毒针。当时我们集体旷课没去学堂,大伯母信以为真,匆匆忙忙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一路前往湖兴堂,躲在二楼暗室的谷仓里,一藏就是半天。那时候人心惶惶,小小的我闷在谷仓里,浑身发抖,大气都不敢出。心想:如果坏人来了,怎么办,会不会找到这个地方?后来,却相安无事。

    事过多年,我才从伯母口中得知,当时那是大家造谣,而这暗室的确外人是怎么也找不到路口进来。当年设计就是为了保护革命同志和反击敌人用的。我顿时才知道,原来湖兴堂——我太爷爷的故居,居然也是革命战士郑信贵的故居,他住在东侧,我太爷爷住在西侧。小时候,我们几个孩子没事就会来这里玩,后来爷爷奶奶盖起了新房,我们就很少来过这里了。小时候的游乐场所居然是红色革命旧址,得知这个消息,我真是震惊!

    近一个世纪,湖兴堂,作为红色革命旧址,见证了峥嵘岁月,历经沧桑,依然矗立。革命战士郑信贵的英雄光辉事迹也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因为,大坂光辉的历史总是会被一代一代人传承……

    暮色渐沉,妈妈在村落叫我了,我也该回家了!虽然是匆匆一小时之旅,却见到了大坂无与伦比的美丽,也见证了大坂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我深深爱着这座可爱的村庄,没事我还会常来走走。

    大坂,你是我梦里永远的牵挂……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