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时,我最怕的科目是数学,每当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数字,我总是晕头转向、一筹莫展,恨不得逃之夭夭。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拦路虎”,便去请教父亲,他看了会题目,很快就想到了答案,然后一遍一遍耐心地教我,可我就是听不懂,他无奈地摇摇头:“你怎么这么一根筋!”
我羞愧地低下头,双手握着笔,恨不得用尽力气把它揉碎。我憋红了脸,吞吞吐吐回了句:“可我……就是……听不懂呀!”
父亲背过身,气呼呼地扬长而去,留下我无助地站着,像一只受伤的小鸟,在风雨中瑟瑟发抖。
如今,我自己当了母亲,经常也要辅导孩子作业。一次,女儿拿着一道数学习题满怀期待地来问我,我一眼就看出了答案。“这么简单都不会!你再去想想。”我毫不客气地想把女儿打发走。
女儿一脸无辜地看着我。于是,我像父亲教我一样耐心地教女儿,我觉得自己讲得很明白,可女儿仍旧一头雾水,抬起眼,疑惑地望着我。我又耐心地教了一遍,可女儿还是听得迷迷糊糊。
“你真是一根筋!”我刚到嘴边的话收了回来。多熟悉的场景,多相似的画面,我终于体会到父亲当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明白了女儿此时此刻的无助感。
生命的河流一直哗啦啦向前流淌,我们都渴望自己能快速开花,在相同的土壤里绽放夺目的光彩。可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晚,有的甚至不开花,但是这并不代表生命没有意义和价值,我们依然可以在其他领域大放异彩,证明自己,不是吗?
允许自己不开花不代表放弃了自我,也不意味着对困难妥协,而是一种自我接纳,自我认可。无论做任何事,我们尽力就好,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人生并没有唯一的结局。
想到这里,我微笑着对女儿说:“不会做,我们慢慢来,现在不会,你长大一点就会了,要对数学有信心哦!而且你语文好,还有其他的特长,怕啥!”
女儿长吁一口气,对我粲然一笑,那笑容像裹了蜜一样。